在育儿的路上,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孩子给我们的挑战一个接一个,例如不给他玩碗他总是要怎么办?吃完饭习惯性把碗筷扔到地上怎么办?孩子说话说的迟,要如何引导?如果这些问题在一开始时,就能清晰的知道如何去处理,就会给在教育的路上增添信心。
我们是想引导好孩子,但在面对现实时会迷失在一个个的选择里,人生其实就是由这个一个个选择组成的。而我们要知道,大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选择阅读育儿的方向和内容,会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育儿体验。因为工作的需要,今年我读了60多本育儿书籍,其中这8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育儿方式。
我逐渐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经常进行反省,并会对之前忽略却很重要的方向做出努力,当教育能力提升了,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育儿类书籍,其实不只是而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慢慢形成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而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你教他什么和选择的方向远比教的内容重要的多,而且在不断的引导过程中,随着阅读量的积累,我也会越来越注重不断修正自己教育的方式。
1、《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作者:尼基·斯坦顿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
在育儿阅读旅程道路上,在积累阅读量之前,需要做的是提升阅读能力,具体说就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高效率的阅读能力,也会让你的阅读体验事半功倍。《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的增进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这两章的内容,非常实用也容易操作。
阅读速度慢需要提高你的辨识广度,而阅读的选择要先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速度阅读,书中还介绍了阅读方法的五个步骤SQ3R阅读法,包括纵览、问题、阅读、回忆和检查。
这五个步骤似乎很费力,但作者告诉我们“有效的阅读就像骑脚踏车一样,一开始很难,但最后的结果是值得的。”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只有坚实的知识背景做基础,才会让我们在在每个教育的瞬间智慧的选择。
2、《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赛西•高夫/ 戴维•托马斯 / 梅丽莎•切瓦特桑
“教育一旦开始时,你要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凡事慎于始。”
我们这一代父母不再重视一门心思地想改变子女,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和学习,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成长。正如美国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我们不仅要努力发现孩子独特的性格,还要知道他们成长发育的特点,学会管教和慈爱,约束和自由的尺度,还需要让教育充满创意。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行为又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在童年经历过的一切像个影子悄声无息的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这本书会让我们更多的进行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正向书中说的那样“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3、《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5岁全新修订第5版)》
作者:斯蒂文·谢尔弗
“尽管孩子给你的礼物简单,但足以改善你的生活。”
新手妈妈在刚开始遇到的问题是最多,很容易因为养育经验不足,从而产生挫败感和抑郁心理,所以你需要一本专业科学的育儿工具书。当你在遇到孩子的各种养育问题时,比如感冒、腹泻、湿疹等等,去查《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5岁全新修订第5版)》,他就像你身边的专业儿科医生一样会让你思路清晰,不再焦虑。
美国儿科学会拥有全美最优秀的儿科医生、育儿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在斯蒂文·谢尔弗主编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5岁全新修订第5版)》这本权威著作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目前已修订到第6版,我在亚马逊上买的就是第6版,爸爸妈妈可从书中得到科学的、紧跟时代的育儿指导,所有的养育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4、 《一岁就上常青藤》
作者:薛涌
“你的孩子一出世,你就对他或她的教育,就应该体现诱导式、对话式的常青藤原则。”
育儿各种实战问题都是战术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育儿方向的选择,也就是我们说的战略层面。
“常青藤”最初是美国8所名校体育联盟的名字,这些学校通过这个联盟彼此自己有固定的体育联赛。所以,“常青藤”从字面意思来说讲的是体育。
为什么美国人用一个大学体育联盟来命名精英教育呢?因为体育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是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领袖的必修课。
体育教给孩子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和队友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团结全队的领袖才能,必胜的决心和竞争的勇气,正确的面对失败,尊重对手的公正精神等。这正是市场经济社会中基本的游戏规则。
美国从幼儿园层面就开始渗透这样的理念,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技能。
这本书里关于语言能力培养,音乐教育,孩子度过童年的方式,品德教育,夏令营,童子军,价值观的培养等等方面,都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受。如果你困惑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妨多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会带给你育儿战略方向的思考。
5、《孩子,挑战》
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 薇姬·索尔兹
"永远相信,对你的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带给你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规则。孩子的每一次挑战,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机遇,是重新面对自己的时刻,也是重新和孩子建立连结的时刻,如何在挑战中赢得孩子的爱和尊重,《孩子,挑战》教会你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给孩子营造坚定而和善的氛围,你不仅需要的是各种正面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正面方式的背后,你对自己和孩子的认识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者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所以《孩子,挑战》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说让家长每人人手一本,都不为过。
鲁道夫•德雷克斯最常说的话就是,“让他的帆,无风可吹”,指的是行动上的保持距离和情感上的不动声色。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能保证看完书后所有育儿方法都是正确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自己错了,都需要我们能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专注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往,才能慢慢看到效果。
6、《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
“在你努力改变旧的习惯时,对你自己和孩子要有耐心。”
在面对孩子给我们的挑战中,克制自己的脾气对我们来说太困难。这本书更着重在于践行方向,很多接地气的方式非常实用,比如“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积极的暂停”、“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等等,在践行这些方式的时候,我发现不是我变得更有耐心了,而是孩子的心态和认识更正确,对自己心态和行为认识也更理性。
《正面管教》颠覆了传统的养育方式,在你跟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它教会让你和孩子之间相互尊重;在你习惯性给孩子下达指令时,它教会你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在你忍受不了孩子的哭声而去妥协孩子的时候,它教会你要和善于坚定并行;在你严厉教育孩子时刻,它教会你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一旦你理解了正面管教的原理,你就会不自觉的运用到孩子的管教方式当中。在和善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难事。
7、《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
“学无止境地追求课外活动,不仅仅侵占了自己的空余时间,更牺牲了理智探索的机会,结果就是,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时间能够全身心地去倾注于某种挚爱。”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你可能会急于让他上各种培训班,灌注各种学科知识。可是比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是培养他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优秀的绵羊》的作者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发现当前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
威廉·德雷谢维奇认为,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这远比我们理解的思考深和远,这里的思考说的是思辩的习惯,并把习惯用于实际生活。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孩子读过的书,听到的理念,看到的艺术,受过的教育以及感受过的情绪都会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些会促使他们质疑之前所有的自我认知。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又不断的使我们脱胎换骨,自我疗伤。
在帮助孩子思考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先要让他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不管外界对他的评价如何,他要能发现自己,认知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理想和追求。
8、《发现孩子的优势》
作者:詹妮弗.福克斯
“你每次剥掉孩子某种偏好或喜爱的一层外壳,就离某种优势的核心越近了一点,这叫优势追随。”
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很容易,但是看到孩子的优势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发现孩子的优势》告诉我们优势不是简单的爱好,也不是才华,而是可以用来显露孩子的才华。
我们不会希望孩子长大后连自己的兴趣都不知道是什么,日子过的混沌迷茫。所以,为了孩子开始思考自身的优势,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对行为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反应,我们越能引导孩子这样做,孩子就越善于做这种事;我们越与孩子一起致力于辨认和思考优势,这种思维方式也越能成为习惯。
这种训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孩子越小,这种训练越容易,因为他们幼小的心灵尚未受到太多负面思想的侵蚀。思考优势,我们先观察,然后得出某种结论,然而随着深入了解和分析,你会发现他只喜欢特定的某种事物。
比如孩子喜欢看书,你觉得他有阅读上的优势。然而通过观察和分析,你发现他喜欢读科幻类的书,而正是这点,让你对他的优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发现孩子的优势》作者詹妮弗.福克斯提到一个有趣的概念叫“优势顿悟”。也就是说通过分析、追寻、综合并最终改变对优势的看法,以这种思考方式得出某个与孩子优势有关的新观点或新认识,就叫优势顿悟。
帮助孩子踏上自我探索的征程,总有一天这种思维习惯的培养将为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注入新的意义。
正如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写到:“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能给他们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育儿对我来说,不只是教育孩子,更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都走在路上。
最后,希望改变我的这8本书也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