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外公舅外婆曾在我们这里住过八九年,五十年前离开这里回到苏北,现在已经一个七十九,一个七十七岁,上周四他们从苏北来安徽玩,故地重游,先在小姨家住了几天,昨天弟弟把他们从小姨家接到家里来。我本想今天把两位老人接到我家里来玩玩,但老婆还在上班,我就过去看看,陪陪老人。
今年正月我乘大姐夫的车去看过老人,他们身体还蛮健康的,这次见到还是一样,精神奕奕的,挺好。谈起五十年前在一起老人,他们认识的可多了,可惜很多老朋友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只有很少的几位还在。有的就在隔壁队里,路也不远,看到他们有点想去的样子,我就毛遂自荐,说愿意带他们去看看,他们也很高兴。
第一站是三队的老姨娘李老太家里。李老太夫妻俩也都是苏北人,是舅外公和舅外婆的家乡人,在我们这儿扎下了根,生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李老太的丈夫于去年下半年去世了,现在她一个人住,有一条腿因为风湿,行动不方便,需要拄拐杖,身体还可以。见到舅外公舅外婆来,李老太抱着他们一顿痛哭,向他们诉说着丈夫生前的事和原来的故事,老人……老人,让人唏嘘不已。后来,听舅外公舅外婆说要去看五队的“小莲子”,李老太也拄着拐杖跟着我们一起到五队。正好,“小莲子”在明塘边洗衣,他们口中的“小莲子”其实是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家了。我先上前和这位老人家打了招呼,问她对走在我后面的两位老人家可认识。舅外公和舅外婆看了一眼就喊出了“小莲子”,可这位“小莲子”上前看了半天,摇了摇头,表示认不出来。后来,我说这两位是我的舅外公和舅外婆,曾于五十年前在我们队里住过,箍桶的。“哦,记得了!”她回过神来,说起了舅外婆的名字,舅外婆说是呀。哈哈,这下就又是拥抱,又是感慨的,免不了一阵亲热。让到家里,落座之后,又扯东扯西的一阵好聊。老人谈的话题,除了原来的回忆,还有眼前的家庭琐事,要是聊起来,天天说不完。在我们分别的时候,老人家拿出许多鸡蛋,非要舅外公带上,可我考虑到这么多鸡蛋,老人都那么大年纪了,上车都需要人家照顾,怎么带得了这些?就让老人别搞了,舅外婆也让她别弄这些,老人方才作罢。留了又留,手握了又握,最后终究是要分别的。
因为上午走了不少路,我想老人都那么大年纪了,下午可能要休息,可他们依然兴致勃勃的。吃过中饭,我就又带他们到西南边住在山头上三队的几家去看看,那里有他们熟悉的一个老人。进到老人家里的时候才知道,老人已经得了中风,躺在躺椅上半边身体不能动,不过记性还好,还能记得他们过去的事。那老人的年龄比舅外公和舅外婆都大,他说自从得了半边莲(中风)之后,他也不想治疗,还喝酒。我知道老人的儿子是医生,这种情况还能喝酒么?难道他儿子没有嘱咐他不能喝酒?他说儿子嘱咐他了,可他今年已八十六岁了,就是想死,巴不得快点死去,这样倒好。老人虽然半边身体不能动,但脸色还很红润,气色不错,而且在送我们出门的时候,拄着拐杖还能够行动,真不知道为什么不想活了。我告诉他,他这种情况要是到康复医院,自由行走不是梦,完全有康复的可能。老人问我到那里要不要有人侍候,我说那是必须要有家人陪同的。他看了看身边也有八十多岁的老伴,说了一句“那还是不行的”。他的老太婆告诉我们,老人喝的都是好酒,他想喝,有时候一边吃药一边喝酒,反正年纪有那么大了,也是能死的,就让他去喝好了。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但对他们看淡生死的话语又无法反驳什么,老人对生死的态度真的有所不同,也让人看不透,只能再一次感慨。也不知道舅外公和舅外婆两位老人听了这话是什么感受。
呆到下午三点多,把舅外公和舅外婆带回来,我也就回家了。遗憾的是,只顾听他们聊那过去的事,忘了把他们拍个照留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