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工作能力不如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不如工作思路。
和珅是一个很有工作思路的人,我们不妨向他学习一丢丢。
但请注意,只是一丢丢哦!
和珅有一个绰号叫“大贪官”,但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和珅虽然根红苗正,也有一线城市的户口,但当年却因高考成绩太烂,长期以来在某超级公司当保安队长,很不得志。他的发达,得益于后来受到了大老板的赏识和宠爱。
他的大老板叫乾隆,绰号“黄三”。
乾隆子承父业,经营着一家叫“大清”的巨无霸公司。他们的家族公司办的比较早,那时候还不兴上市,否则要搁今天,“黄氏集团”如果做IPO的话,绝对甩盖茨、巴菲特们N条街。
公司业务顺风顺水之际,黄老板乾隆突然想到了“盛世修书”一说。为了弘扬公司文化,专门成立了一家叫“四库全书”的分公司,职能是集成一套天下大全之书。
虽说是分公司,但也调拨了三千员工(以打字员居多),足见老板对修书一事的重视程度。
让谁来当分公司的CEO呢,黄老大琢磨了半天,最后想到了当年高考第四名的纪晓岚。说来也怪,此人虽然是大家公认的大才子,但只写过一本叫《阅微草堂笔记》的书,而且一点都不火,没赚多少版税。
黄老大让自己儿子中的老六永瑢当顾问,但真正干活的还是纪总经理。后来老板把纪总的职务给改了,叫“总篡官”。
纪总牢记并坚决贯彻执行了“篡”字的含义:凡是对本公司的历史和文化有利的,加以润色后予以收录;凡是对本公司不利的,全部销毁,U盘扔,硬盘烧,网盘用黑客攻,总之是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这个不赢利只花钱的公司运营了十二年,中间有好几个中层干部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纷纷选择辞职或告病假,连打字员都累死了好几个,此处的“累死”并非是形容,而是真的累死了。即使如此,书还是没有编好。
黄老板想了想,总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啊,得换个高管。
于是本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决定派精通6门外语、身兼三十余个职务而能游刃自如的和珅来当这个“总篡官”,纪大才子降级当了副手。
和总走马上任后,以人事改革整顿为基础,以切实保障制度落实为抓手,以大力夯实群众基础为落脚点,以……公司内部到处悬挂着“N轮驴车、N轮驱动”、“大干300天、向黄总六十大寿献礼”之类的标语……
忍着各种恶心,和珅做完上面这些面子工程后,思忖着接下来该干点正事了吧。
坐在“总篡办”的老板椅上,听完副手纪晓岚和秘书杜小月的汇报后,和珅发现了两个症结。
一是大锅饭的薪酬体系下影响劳动效率,二是囿于审核机制,进度过于缓慢。
前者还不算啥大事,通过两碗水二次分配的“绩效体系”轻松解决,关键是后者。
大老板黄三的家族地位过于显赫,当时通过保送进的一流重点大学,通过几年的浸淫,也自恃才高好几斗、学富若干车。
公司每天汇集的纸质和电子文档,都必须通过大老板的审核才能定版。黄老板有个毛病,下面送来的审核材料,他必须得挑出来点毛病才成。
纪晓岚当“总篡官”的时候过于认真,自己先审个十遍八遍的才交给黄老板看,导致后者很难找出毛病。
但黄老板的性格执拗,还偏要挑出点毛病出来,这样就导致老板累,纪晓岚他们这些当下属的也累,工作进度相当缓慢。
头脑风暴结束后,和珅拍拍纪晓岚的肩膀呵呵一笑:小老弟啊,老板要的是面子,咱要的是把工作干的让老板满意;老板说对,错也是对,你干的再对,老板说错,那对也是错;要记住,我们不是在为三千人服务,而是为一个人服务……
接下来按照和珅的吩咐,以后呈给黄老板审核的电子文档,word前两页内必须设置一到两个较为明显的错字,ppt前五屏必须有一个色彩太跳的图片或过度变形的字体……
黄老板之后的工作轻松多了,无论是word或是ppt,他只要在前面发现一个错处,就不再往下看了,并把和珅、纪晓岚喊来大骂一通:你们这帮蠢货,还有手下那些“211”、“985”的高管们,水平很一般么,又让我找到毛病了……
和总和纪副总一边听着骂,一边点头称是……
之后的工作进度明显加快,但离300天献寿礼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和珅又把工作思路进行了升级。
黄老板在KTV的时候、在品红酒的时候、在“养心堂”养心的时候,和珅总是抱着一大摞纸质文件让他审核,黄老板正在兴头上,无心旁顾。开始的时候还装模作样看一看,后来就懒的看了,一摆手就说“过了、过了”……
黄老板说“过了”的材料,没人敢乱改动,因此便算最终定稿。
黄老板六十大寿前夕,数万T(1T=1024G)容量的《四库全书》终于大功告成,没有耽误献礼。
黄老板乾隆十分高兴,论功大小一一行赏……
漏洞百出的《四库全书》放到互联网上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么?没关系,黄老板说了,这部电子全书暂不对外,要存到网盘里封冻数百年后再解密。
因为全书中对他们“大清”公司不利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篡改,短时间内放到互联网上,必定会引来大量的中华喷子,因此先冷一冷、放一放,待将来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向后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乾隆老板的寿宴上,郁闷的纪晓岚和意气风发的和珅在侧席上边喝酒边聊起了悄悄话。
有旁人听到和珅在点拨纪晓岚,干工作的思路的精髓就是“十二字方针”:大事小办,急事缓办,难事不办!
后来和珅喝多了,连如何当好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跟纪晓岚深入交流起来……
身为下属,
要精,但不能太精;
不精,要你作甚;
太精,要你作甚!
(注:《四库全书》假修书之名,行“焚书坑儒”之实;对中华文化而言,既是一次梳理,又是一场浩劫;《四库全书》在后期编纂中错字连篇,且多在前几页,因为乾隆已经审核通过并盖了印章,所以无人敢再作改动,就这样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