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是由不完美构成的。面对这些不完美和遗憾,不必伤心,不必难过,坦然面对才是最好的处事态度。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世间的百态。我们应该放宽自己的心态,包容残缺,善待残缺,欣赏残缺,最后我们会发现残缺也是一种美。
《华严经》中曾说:“如悬镜高堂,无心虚招,万像斯鉴,不简妍媸,以绝常无常之静心,照常无常之圆理。”世间万象的妍媸、巨微,都只是一种表象,若能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缺点,必能屏蔽掉外境的干扰,得到心灵的安定和平静。悦纳自己,善待别人。
世间上的事物总是异彩纷呈,就像花园里有芬芳的鲜花,也有新绿的小草。我们的五个手指尚且长短不一,又如何期待每个人都有同样俊俏的脸、快乐的心呢?如此看来,完美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面对不完美,我们应该抱有宽容和赞美之心。
一棵小草,没有参天大树的伟岸身躯,却依然是无限辽阔的草原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一条小河,奔流的前方只有断崖残壁,然而一泻千里,却成就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一扇贝壳,柔软的身体却不得不承受不安分的沙砾的摩擦,然而终有一日,会有闪烁迷人的珍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处而放大痛苦,自然会与平凡生活的快乐和成功擦肩而过。所以,凡事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在世事面前,坦然对待每个人的优缺点,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有时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著名的乐师名唤师旷,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
师旷不仅善于弹琴,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据说,当他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为掌乐太师。
有一次,晋平公专门请人为师旷打造了一张特殊的琴,琴上的弦不仅长短一样,甚至粗细都是一致的。琴做得非常漂亮,上面精心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还镶嵌了金石美玉。
师旷试琴时,怎么也无法弹出完整的旋律,于是便细细地摸索琴弦之后问道:“这张琴的琴弦难道是一样的吗?”
晋平公回答说:“是啊,这样精致的琴弦,应该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吧!乐师您双眼已盲,否则一定会惊艳于这张琴的完美!”
师旷摇了摇头,表情凝重地说:“大王,这您就理解错了。一张琴,之所以能够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正是因为上面的琴弦有短有长,有粗有细。一张琴中的大小弦各有不同的作用,大弦为主,小弦为辅,互相配合,才能弹出和谐美妙的乐曲。”
师旷吩咐侍者搬出了他原来使用的琴,手指在琴上划过,一串美妙的音符瞬时跃出,令人身心舒畅。
一张琴之所以有高低音乐,是依靠琴弦的长短、粗细来实现,这样才能弹奏出高低有致的美妙音符。在后人看来,如晋平公一样仅为达到外表的和谐与完美,而刻意求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事物各有长短,关键在于运用到正确的地方。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紫电青霜是天下闻名的锋利宝剑,若借给木匠用来做工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事物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是否发挥了正确的价值。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人人不尽相同,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赏心悦目的人间风景;智力上有贤愚巧拙的分别,才有趣味横生的社会百态。
江河中的小水滴自知力微,所以积聚大家的力量,形成一股激流,努力冲过礁岩,激起壮丽的浪花;丛林间的小毛虫自惭形秽,用尽全身的力量,奋身挣破蛹茧,变成一只蝴蝶,翩翩飞舞,享受绚烂的阳光。残缺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世间的百态。我们应该放宽自己的心态,包容残缺,善待残缺,欣赏残缺,最后我们会发现残缺也是一种美。
——微信平台: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