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交响曲》是联华公司于1937年集全公司之力推出的一部由八个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影片,其每个片段的编导和演员皆为一时之选,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之魅力的集中展示。
其大致的主题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国防”电影模式宣传抗日或暴露社会阴暗面,各个片段都是编导们用一到六个工作日突击完成的,各个片段在风格上各具特色,有写实,也有象征。
第一个片段——《两毛钱》。
这个片段的剧情从一个富豪的家中开始,那位富豪在一个妇人的身旁,在炉火中点燃了一张两角钱的纸币来点烟。随后,富豪家的佣人打扫房间时捡到了那张被烧缺了一角的纸币,然后在集市上买菜的时候被一个小偷偷走。小偷在街市上吃了一顿饭,开始时不想付钱,却被老板抓住,搜遍全身后,那张纸币又流传到了馄饨摊老板的手中。馄饨摊老板用它来向一个不过十来岁的黄包车夫支付了车钱,然后又被黄包车夫好吃懒做的父亲拿了去给一个搬运工作工钱来搬运一车货物。搬运工不情愿地收下了那张破了一角的纸币,为了养家却只能忍受。在搬运工搬运的过程中被巡警撞见,一查之后发现是违禁物品,搬运工百般解释却仍是被扭送至公安局,接下来被送上法庭。审判过程中,不论搬运工与他的妻子如何解释,法官都不愿意放过他,最后被判刑八年,留下了卧病在床的年迈父亲还有一对无依无靠的母子。报纸也登出了醒目的标题:“为两毛钱车费铤而走险——壮汉家中有病患残喘的老父和妻儿,未来不知何去何从”云云。一张两毛钱的纸币经历了从社会顶层到底层的神奇历程。这个故事主要是想控诉贫富之间的差距,一张富人用来点燃香烟的纸币,却成为了一位一家之主入狱八年的直接原因,这是何等的讽刺。还有,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金钱确实使贸易变得非常便捷,却也社会中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薄了。
第二个故事——《春闺断梦》。
这也是我在观影过程中最无法理解的一个片段。故事描绘了两个女子的三个梦境,第一个是一个军人在军号声中抚摸一片叶子,第二个梦是一个样貌丑陋的男人在狂笑着点燃了那片叶子,第三个梦就是两姐妹与那个男人之间的斗争。一开始我真的完全无法理解导演到底想说明什么,上网搜索资料之后才发现那个军人在抚摸的是一片象征着中国国土的海棠叶,象征着军人们正在保家卫国;而那个丑陋男人象征着正在蚕食侵吞中国领土的西方列强。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能大致理解了,毕竟国难当头,连春闺这种离硝烟战火最远的地方都沾染了战争的气息,足以显示战争的残酷,这应该也算是全民抗日了吧。影片用阴暗的色调、诡异的配乐、荒唐离奇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仿佛在警醒着国民,我们如今便生活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阿鼻地狱,为何还不奋起反抗?
第三个故事——《陌生人》。
讲述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一位酒馆老板为了钱财帮助一位强盗脱离了被追杀的险境。强盗离开后,自卫队将老板身受重伤的儿子带了回来,经过儿子的描述,老板才发现原来自己救下的那个人就是打伤自己儿子的凶手。后来自己的儿子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儿媳也自杀了。老板在事实面前终于觉醒了,为了给儿子报仇,他毅然决然地抱着自己仍在襁褓中的孙子参加了抵抗强盗的斗争。这个片段情节跌宕起伏,看起来颇有趣味。而且在内涵上,以一位父亲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曾经被利益驱使纵容了外来的强盗,但在痛苦和悔恨中,它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对侵略者的抗争。
第四个故事——《三人行》。
初看极有卓别林电影的风格,似乎拍摄时导演有意学习了卓别林的电影。一开始就是三个刚刚出狱的年轻人对着监狱中的一只警犬深情道别,并承诺要重新做人,引得一旁的狱卒神情怪异。他们还发誓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经过一段场景略显混乱的情节后,三个人替一位失手杀死逼债人的母亲代罪,再次入狱,这也算是为那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该片段反映的主要是债主对于贫困人民的欺压,也控诉了那个动荡社会的不公现象。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体型也是异常惹人发笑,两胖一瘦,对比鲜明。
第五个片段——《月下小景》。
光看名字十分雅致,但内容却悲苦交加。一个“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到上海的东北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无法维持生计。他打算抢劫,但又屡次下不了手。饥肠辘辘的他看着橱窗里的食物,却又只能失落地走开。偶然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却已经不认识他,认为他死在了炮火中了。最后他被警察抓走后,父亲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儿子没有死。这一切经历堆积在一个刚刚因为战乱背井离乡的人身上,真是一件太不幸的事情了,他失去了一切,没东西吃,住在一对废弃的木桶旁,衣服也破旧不堪。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吧,饱受外敌入侵,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滋味自然是很不好受的。
第六个片段——《鬼》。
一个少女十分害怕鬼魂,邻居大叔觊觎她的美色,便编造虚假的故事,还假扮成鬼来吓唬她,让她到自己家过夜,然后将其玷污。最后女孩终于醒悟了,世界上本来没有鬼神,都是人类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才创造出了各种鬼神的传说,人心其实比鬼神更恐怖。
第七个片段——《疯人狂想曲》。
一个男人在日本人的轰炸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变成了一个疯子被送进了疯人院,他高呼着:“打回去!打回去!”情节略显混乱抽象,但喊出来人们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口号,意义重大。
第八个片段——《小五义》。
一家六口人,没有母亲,四兄一妹,父亲昏聩无能。房屋渐渐被父亲的狐朋狗友们侵占,连小妹也被其拐卖。最后一家人奋起反抗,赶走了入侵者。这个片段与上一个片段一样,从小家投射到大家即国家的命运上,虽然政府懦弱无能,但是我们的民众仍然能够团结一心、携手共同抵御敌人,号召人们奋起反抗侵略者。
整部影片虽然情节各自独立,但是较为统一地反映了抗日的主题。
虽然在今天看来在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略显混乱稚嫩,拍摄手法、摄影技术自不可与现在的技术相提并论,但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其实是蕴含在影片中的、在国家存亡时期对民众内心救国热情的呼唤与呐喊:“救救这个国家!”
即使在今时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影片制作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使命的担当感,所谓电影,便是这样一件记录历史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