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落实。老百姓期盼好的政策能落实,政府需要能够落实政策的人才。
好政策的落实往往比较曲折。“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千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叫王安石,梁启超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国家的银行,把王安石的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然而,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固然优秀,却失败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落实不到位。
认识到落实的重要性,就要为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落实需要有识。认识指导实践,只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充分的学习和认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驾轻就熟。同时还要对经济、民生、民情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死搬硬套,是很难落实的,即便勉强落实了,也无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也无法做到“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出现了死搬硬套,很多政策到了地方出现了变形。所以,党员干部要重视自身的理论修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化对具体政策的挖掘,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要因地制宜进行落实,做到有识。
落实需要有勇。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前的利益格局,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是很难有动力去落实政策的。现在的改革和发展都到了深水区,有难啃的硬骨头,也有根深蒂固的顽习,啃硬骨头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移风易俗需要不破不立的胆识。是前进?还是退缩?勇者无畏,懦者却步。党员干部的学识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直面问题的勇气更为可贵。如果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畏手畏脚,望难题而生畏,前怕得罪人,后怕损害自身利益,那么落实只能成为一纸空谈。如果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人人心中有担当、办事有胆气,问题虽难,为之却易,必定众志成城解决难题,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落实需要有韧。有人说,办好一件事情,到最后,比的不是智商资源,而是比毅力。学识、勇气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锲而不舍的韧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真正能够落实的人必须要有韧性,不能够一败即溃。敢于在失败中打滚、倒下了又爬起来的人一定能成功。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能教会韧者一切技能。所以,要培养党员干部的韧性,坚持到落实的胜利。
“以学习引领落实、以调研深化落实、以宣传推动落实、以作风保障落实”,落实需要有识、有勇、有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