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安的荔枝》
评分:4.0
写的太好了!
从小人物的经历窥见朝堂与时代的一角,办一件小事却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心力。
最喜欢的场景就是李善德回到长安时,倒在乱葬岗上看着荔枝送进去,毁掉的园子却只剩下两瓮的荔枝,马冲进长安的时候,那种悲凉和荒谬直教人心生怅惘。
他失去了朋友,他近乎只剩下送荔枝这件事,最后却只得了个“不太新鲜”的评价。心里许多的叹惋最后只化成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啊!
以及,李善德对杨国忠那番指责才是真正的爽点啊!这就是伟大的小人物!他为了自己珍视的东西连命都可以不要!
作者很多场面写的真的非常的有画面感,拍成电影一定很美!
(2)《鼠疫》
评分:3.0
我是个肤浅的人,单纯从故事性来评判吧。
《局外人》故事性在三个小说里最强,足够波澜起伏。我喜欢参加妈妈葬礼时候的心理描写,只不过我读的时候更多的是觉得一下反应不过来也不是不能理解。后面和神父法官的对话没看懂深层的意思,云里雾里的。但故事本身我很喜欢。
《鼠疫》描写群像但不够深入,故事性一般,支持着读下去的只是当下正处于疫情。
《堕落》雾里看山,偶尔能窥见山的一角。因为对这类人完全没什么了解,第一视角就更糊涂了,偶尔能感受到叙述者的虚伪和沾沾自喜,但没什么更深的感悟了。故事情节非常非常一般。
(3)《太白金星有点烦》
评分:3.5
花了四个小时看完了《太白金星有点烦》这个简短流畅的故事。
我对《西游记》的同人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看着这个熟悉的故事在不同人的笔下展现出不同的面貌,焕发出新的生命,我感到身心愉悦。
《西游记》的故事里,孙悟空是永远闪耀着光辉,绝对吸引着目光的那个,我看每个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关于他的情节。我喜欢看作者解构故事,重建自己的世界,构造新的孙悟空,我对此感到着迷。但可惜,马伯庸这本的孙悟空,并没有细致地刻画,或者说他所刻画的孙悟空与我期待的孙悟空并不相同。
在马伯庸的笔下,孙悟空是在五行山下悟透了现行体系的本质,失却了意图翻覆一切的桀骜,在西行这一场作秀的劫难中以冷漠空洞的目光望向一切,却不再有反抗的念头。也许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化作了一条坚固的链子,锁住了他;也许是五百年中的反复思索冷却了他,但我依然期待着,孙悟空在休息之后,在沉寂之后,他压抑的怒火终究会化作冲天的一棒,将这腐朽的、停滞的一切全部打碎,迎来全新的天地。马伯庸笔下这个失去了击碎一切的勇气和怒意的孙悟空不是我要的孙悟空。
《太白金星》的故事更多的是隐喻官场,从小人物的视角仰望天庭的整个体系,并努力的试图加入。李长庚这个角色不是那么的小——不像六耳猕猴,是真真正正的小人物,怀有冤屈却求告无门;却也不是大人物——不像二郎神,奎木狼,肆无忌惮,就算犯了过错也可以随意地把黑锅扔出去。他可以得心应手地应付复杂的利益网,却也在这些纷杂纠葛里迷失。他心里头始终怀揣着一点善念,又因这善念被因果纠缠。说来也妙,李长庚心头横着的一堵气,却是他的善念与天界的“规矩”之间的纠葛对抗。他始终不能彻底的太上忘情,何尝不是一点人性的自我挣扎。这世间修行,要么看跟脚,要么看缘法,没有背景,就随时被推出去背锅,就战战兢兢思虑过多。能纯粹快乐毫无烦恼的,是背靠西王母的织女,而聪慧的嫦娥被骚扰之后,却连天蓬的道歉都不可能得到。天神的面子,是比正义更重要的存在。他们彼此纠结的利益覆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罩住了整个天界,任谁看去,也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景象。
小说对唐僧取经路上的劫难和大闹天宫的重构也延续着厚黑学的风格,这当然不可说不奇巧,甚至读过还觉得有趣。可是六耳猕猴执拗地追寻自己的公正,意图掀开天庭波涛汹涌的一角,却也只落个身死魂消的下场,天庭依旧平静。
这结局到底叫我意难平。
我期待着齐天大圣的金箍棒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