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变绿十字”、“人民公园换春装”“蜜雪冰城门头变绿”!春天来了,有一种绿叫三河绿!
近期,河北廊坊三河市发布通告“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让很多标牌变了颜色,连“红十字”标识也不能幸免,引发广泛关注。

三河是河北省廊坊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京、津交界地带,人口将近80万,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行政级别最高的县级飞地。
“改色行动”于今年3月开始推行,三河市要求商户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甚至三河市儿童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被强行改为绿色,因此满大街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各类商户接到城管部门的“整改”通知后,有的招牌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拆除,有的商户自主更换或刷漆。
从4月7日事件开始曝光,截至4月12日,已摸排应调整牌匾3126块,其中的1820块已经完成整改,仅标牌更换费用造成公共浪费就达到360万元左右。

同时更换招牌平均要停工1-3天,数千家各类商户损失的营业额,以及更换招牌引起的人流量下降,储备物资的损失,各种间接损失的总额无法估量!
事件很快被5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为什么“招牌变色”看似一件小事儿,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因为将“城市治理”片面理解为“颜色统一”,暴露了形式主义思想,既破坏了营商环境,也对公共资源产生极大浪费,更因为“瞎折腾”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是权力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的典型案例,不作为和乱作为都是不可取的。
4月14日晚,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直指“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
评论指出:以行政指令简单强制统一招牌颜色,明显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联合调查组经深入核查,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
“这块新招牌花了2000元,相当于大半个月的房租。”一位刚刚经历过换门头的奶茶店主说,最憋屈的是,刚装好没几天又让改回去,来回折腾不说,又多花了一笔冤枉钱。

目前,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都改回了标志性的颜色,还有很多小商户不愿意花冤枉钱再折腾了,面对再次更换是否有补贴时,有一名城管工作人员回应说,“如果你们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来的颜色,自愿!”

只有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才能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按规律办事,依法办事,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三河市的“禁色令”真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想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