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电影歌曲太多了,但想起这个主题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电影原声专辑就是《搭错车》。这部1983年的台湾老电影大概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里面的几首插曲却早已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尤其是电影主题曲《酒干倘卖无》,应该是华语音乐中最有名的歌曲之一了吧。
“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语,大约是“有没有空酒瓶卖”的意思。这首歌完全是为电影《搭错车》量身定做的。歌词基本上就是电影梗概了。
50年代的退伍老兵哑叔,在台北眷村以收空酒杯、捡破烂为生。一天在高级住宅区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阿美。为此,妻子与他发生冲突,并离家而去。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艰辛贫困的日子中挣扎。
阿美高中毕业后,在某餐厅当歌手。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为了利用阿美赚钱,引诱她签订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阿美与哑叔商量,哑叔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女儿有一番作为,又怕女儿孤身在外遇到风险。最后,为了挣钱帮助父亲摆脱贫困,使其晚年得到一些幸福,阿美答应了签约。不想一纸合同,却断送了自己的自由。演出归来,阿美已成为红歌星,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同年迈的父亲见面。
哑叔因思念爱女,卧病在床。风雨交加之夜,阿美饱含不能奉养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怀念的心声。气息奄奄的哑叔,从收音机里听着女儿熟悉的歌声,怀着思念、悲愤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今天这个电影已不太被人记起了,但电影中的几首插曲传唱至今,音乐制作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大才子,罗大佑、侯德健、梁弘志、李寿全、吴念真,尤其是苏芮近乎呐喊式的演唱,给当时的华语歌坛带来极大震撼。
电影的价值是被低估的,“搭错车”,表面看好像是指阿美错长在了哑叔的家里,其实电影中哪一个人物不是搭错车呢?哑叔在战争中割裂了声带,随军来到台湾,却只落得一个悲惨的后半生;哑叔的邻居阿满是原住民,他因酒醉落水身亡,儿子阿明后来在与拆迁队的争斗中丧生。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搭错车的人。
阿明出殡的葬礼上,灵车与阿美的轿车擦身而过,搭错车的意象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时响起的正是经典的《一样的月光》。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苏芮那高亢和爆裂的歌声是台湾那个时代代表性的声音。
而舒缓柔情的歌,也有典型的80年代的特征:纯净,清冽,没有一丝杂质。《请跟我来》。
《是否》,并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是制作原声碟的时候请罗大佑专门给苏芮写的一首歌,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