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草原亲子营第四天,睡前,乔来到我们的房间,说起在游学营里的困扰——当他不小心崴了脚向其他小朋友求助时,没有得到帮助。由此得出结论——他们都不把他当朋友。这样说的时候,他的眼眶是红的。
我倾听了乔几句,康先生很快把话接了过去。他按他的方式和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世界上只有爸爸妈妈才会第一时间在你有困难时立即施以援手,其他人并没有义务帮助你;同时,那些孩子不回应,不代表他们对你冷漠,很有可能他们并不具备给你帮助的能力,所以,遇到困难,首先要学会自救,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常识判断困难的大小,有没有必要求助,或者向有能力也有义务给自己帮助的人比如营里的辅导员等求助。
表达完观点,康先生话锋一转,说:“前面爸爸说的是遇到问题怎么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其实爸爸也看到你在这件事情上有困扰,是情绪上的困扰。那我也要就这个部分和你聊一聊了。”
接着,他和乔复盘了他观察到的乔在团体里的状态——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自己的节奏里,享受一个人看风景,并没有很积极地融入团体。朋友是双向选择产生的关系,如果想要交朋友,就要首先付出相应的关心和注意力给到对方。而这部分目前乔并没有意识这样去做。
乔若有所思。这时候,康先生又“现身说法”,说到自己也不是擅长交朋友的人,因此,乔没有太多经验快速交到朋友,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我很快识别出康先生话语里“讲道理”的成分和味道,并对此颇为敏感和在意,但康先生这样和乔沟通时,我在一旁保持沉默,没有打断,也没有评判。
听完康先生的谆谆教诲后,乔并没有升起我所担心的抗拒。相反,在第二天的行程里,我看到他好几次试着主动和其他孩子交谈互动。他正在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如何交朋友这件事。
感谢这一段沉默和允许,让我再一次看到,心态重于技巧。沟通其实并没有定法,更不需要特定的话术,关键是沟通时,父母的出发点是真正关注和满足孩子的感受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