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下一些关于亲情的独白。
原本我对自己现在的亲情状况很没信心,不知道未来的情感归宿在哪,甚至有一些埋怨父母不理解我的情绪。但是随着文字的不断延续,发现倾注在笔端的不是埋怨,而是自责,只是过往总是无法面对真实的内心;发现原来觉得一团麻的亲情,其实很简单,只是它没有被好好梳理过。
用文字记录下那些事实与情感,事情就变得越来越明晰,那些长期烦恼着我、又不敢去撕破的东西,变得其实根本不重要。原本准备毫无保留地用意识流手法写下我全盘的感受,结果却发现情感的世界也有逻辑系统。通过理顺逻辑,发现那些不重要的情绪,也被修剪掉了,那些最核心的情感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越来越明确情感未来的出路,以及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
想想上一次我们对亲情这么有信心的时候,应该是在写信的年代吧,隔着千万里,我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嘱咐,都变成文字,写在了纸上。遥寄锦书,带着渴望,也等来希望。读着家人的信,就仿佛走进了家人的心,感受到了家人的脉搏,格外的真切和亲昵。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傅雷家书》的出版,成为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而且近四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在家书中,傅雷直抒胸臆,表达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在文学、道德、情操、教育上的造诣,让这一封封家书,成为温情与艺术的载体,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受到跨越时空的追捧。无怪乎,被誉为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写下自己的情感独白,这一刻,我开始理解了傅雷家书的艺术价值,也真的感慨文字强大的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拯救混乱不堪的思绪,可以化解彼此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