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从上海回合肥后一直忙于各种事,直到9月才得闲请老同学、老朋友们吃饭,算是非正式地宣告自己的回归。两个高中好友也从外地过来赴宴。三人各自天南海北好多年,凑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本想着只是借此机会叙叙旧,内心却又百感交集,觉得像是去告别——对某个阶段、某个时代的告别。饭局时间是早就定好的,我却刚好赶上加班赶图。除了饭局,没有多少交流的时间。不多的几句闲聊里,听同学说起了007这个写作社群。
学生时代还有写随笔的习惯。心烦意乱的深夜里,就着一杯茶,坐下来写些文字,对于那时的我,是很好的整理思绪、调节情绪的方式。工作后这个习惯渐渐丢掉了,上次安静下来写点字,距今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是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也没想着去追问。但某些时刻,我也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渐渐失去了安静下来的能力,却也并未太过不安。
经常有新闻社评追问我们身处的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我想有太多的侧面可以描述这个问题。我想起话剧《恋爱的犀牛》开场片段里描述时代的台词:“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聪明理智的时代,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当时充满话剧效果的台词在今天看来竟早已哑然失色。科技和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社会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了我们的器官,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成为了我们的食粮和空气。新事物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好像旧的世界随时都会被掌握着新工具的人们从历史中抹去。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如此稀缺,每天的24小时显得如此短暂。身处这样的信息洪流中,不禁让人怀疑,自己身在何处、要去往哪里这种问题,是否还有追问的必要?抑或还有追问的可能?
如果说人类一出生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那这个时代,我们显然能看到更多,无论我们大脑进化的速度能否适应这么繁复的选项。这是属于我们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我们要怎样调整自己来更好地应对?我想起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人问盖茨和巴菲特,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写下“专注”。我对专注的理解就是做减法,去不断整合自己碎片化的思维,找到自己真正要去追寻的那条主线。但做减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加法,去信息的洪流里大浪淘沙,筛选有价值的东西不断丰富调整自己的主线,使其历久弥新,这是信息时代的生存法则。这样想来,整合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整合?当然还是要回到写作。时间和精力越来越碎片化,使我们很难去进行连贯的思维活动。而写作这种具有时间承续性的记录方式,恰恰可以帮我们克服这个问题。它拥有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新完整的魔法。
今天的社会信息爆炸,处处是诱惑,唯有专注,才能堪破一切。我逐渐意识到,只有回归写作,才能重新获得专注的能力。所以我选择加入007。和一群人干同样的事,走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去刻画更完整的自己,这是我觉得很美好的事。当然,我希望能写满七年,和大家一起去南极,带上自己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