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家庭大多不和?

我把过去一个春节里接到的各种紧急心理援助统计了一下。

发现一个正常又不正常的现象:与父母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于是我就开始思索,为啥穷人家的父母亲戚事儿这么多?

孩子回去一两天情感还凑合,超过三天就开始冲突激烈加剧?

明显很多行为是父母的主动刺激和挑衅,逼得孩子初三初四就要提上行李箱,返回城里的出租屋,继续与孤独作伴。

--------------------

后来我重新回顾了我贫穷的原生家庭生活,就马上想明白了。

穷人家的矛盾为什么更多?

夫妻矛盾,兄弟姐妹矛盾,父子矛盾,母女矛盾,婆媳矛盾……

因为,穷人家的成员,每一个都携带着巨大的情绪黑洞。

他们身上的爱,极度匮乏,但他们根本还不知道爱是什么,以及从哪得到,或者别人也更需要这玩意。

但他们却无意识的,在频频向外界索取。

穷人家庭,最显而易见的,最紧迫的,是缺钱。

然而他们缺的不光是钱,更有隐形的东西,那就是爱。

--------------------

中原这片土地上,100多年来,很多一部分人们长期过着贫穷焦灼的生活。

这种环境,决定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多余的情绪价值。

代代相传的只有互相索取。

特别是很多父母有着不可思议的复制模式:

卖惨,诉苦,打压贬低伴侣和自己的孩子,小事容易暴怒或绝望,上纲上线……被迫害妄想等等。

种种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都在用行为传递内心的需求:索取情绪价值,索取爱。

而这种索取,外人自然是不会满足的,也不会在乎。

长期的对象只能是孩子,伴侣。

他们内心隐约期待,自己的伴侣或孩子,有源源不断的,绝对优质的情绪价值,能够提供给自己,能够填补自身的黑洞。

但是万事万物是相配的。

一个如此缺少爱的人,大概率会遇到相同的人,而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环境的产物,爱不会凭空变出来,情绪价值也不会。

这样被索取,只能让他们生出更多的怨怼与怒气。

我也很穷,我也很缺爱,我怎么能无限包容你的撒泼,无理取闹?

我包不下。

即便是最爱父母的孩子,勉强把父母的那套忍下来,压进身体里,时间久了也可能去社会上发泄,或者生重病。

这种家庭的孩子有个奇怪的特点,远离父母,是个彬之有礼,待人温暖的人,一靠近父母,就变成了脾气坏,说话刻薄的“坏人”。

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上的人,反而不像父母那样打压,索取,控制,道德绑架和刺激孩子。

孩子远离情绪黑洞,不被过度索取,就变得平和了。

春节这个团圆的日子,当你重新靠近黑洞群组,自然又开始了被索取。

难以消化便会冲突多,内耗大。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伤,穷人家的孩子要自救,只能先画个边界,少沟通,少接触,先强大自己的经济和精神,有足够好的条件再去靠近和影响父母。

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先出走,再回归。

否则只会被拖累进无边的深渊,再吸引一个相同的伴侣,生下一个复制的小镜子,无止无休。

没有体会被爱过的人,怎能学会爱别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