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菜迪生。
这是迪生造想,要分享的第三篇文章。
内容简要:
今天想要谈一谈,为什么在过去我坚持不了在公众号持续性地写文章呢?
透过这个问题延伸到:
为什么过去我坚持不了学习英语?
为什么理想化的商业模型,往往难以持续?
这些问题属于同一个本质。
先来说说第一个关于坚持写公众号的问题。人的大脑其实偏向于喜欢走捷径。
当初决定开始写公众号,我便开始看了各种各样的文章学习“如何制作公众号?”
所幸,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当我敲下回车键,密密麻麻的公众号制作/排版等文章教程一拥而上。排在首页的其实都是排版教程,于是脑海里的潜意识我认为排好版+加入精美的图片==制作好公众号。我就开始找公众号编辑器,找精美的图片插入公众号里。
所以每次写公众号,我都要折腾了2~3个小时,耗费极大的精力。加上反馈不足,自然而然就轻易放弃了。
如果一件事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很复杂,那么往往就很难坚持到最后。
我没有看到公众号这件事的本质,公众号是用来写文章的,那么最为重要的是就是写出好内容,而不是流于形式化的排版和图片。内容好,排版和图片自然是锦上添加。若没有好的内容做支撑,那么自然形式化的东西也不会有任何点缀的效果。
看到问题的本质很重要。
再来谈谈为什么过去我坚持不了学习英语?
它属于同样的道理。刚开始准备学英语的,我第一反应是去寻找“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其实我很耗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相对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然后方法中告诉我需要准备一本字典/一个笔记本检测/一支笔/一个好的耳机和一个好的安静听力环境。
一件事的启动条件这么多,大脑自然而然就觉得耗费很大的力气,动用了意志力,自然也坚持不下去了。
如果要坚持学英语的话,是直接开始听,先抓本质。因为有了输入,才有输入。不用想那么多,直接先养成听的习惯。听的习惯养成了,再去借助其他形式化的东西加入进来锦上添加,这样就更容易坚持。
再谈一下为什么思考后的商业模型,往往难以持续?
其实思考后的商业模型,因为动用了理性。凡是理性思考的东西,没有与现实接触,不知道细节的东西往往过于理想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脱离了现实,导致了商业模型的失败!
而真正好的商业模型是直接从一个需求点开始的。其实不仅是好的商业模型,其他的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找到可以反馈的一个点出发,再到线,再到面的思考才有效。
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