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路上看到有一群人在冲洗人行道,旁边有人专门在拍照。就忽然有了点肖感慨:
一是我个人认为大环境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的,如果真要需要专人维护,那就应该责任到人,而不是靠某个单位的人员突击性的进行表演式维护。的确,他们今天这一举动是暂时会让这里干净些,但是之后呢,他们拍完照片这件事情就算结束了,可是这里的清理维护工作呢?之后应该是谁来处理呢?如果是有专人处理,那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就真的只是为了拍照的一次性消费,用照片消费大众;如果没有专人处理,那这里的之后的环境还是会回到原位,对事情本身并无任何帮助。所以我就觉得这也算是一次性消费。
之前我也参与过一个临时性的指挥交通的小活动,拿着小彩旗和标语在路边劝导路人在绿灯时在过马路,告诉逆行的电动车骑行者要注意安全,不能这样违反交通规则地行驶,其目的也是为了收集照片素材。在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尴尬的地方,一是转盘过来的十字路口虽然有红绿灯,但是设计不合理,车流量多的时候行人根本无法按着绿灯指示过马路,所以我们就很被动;另外一件事是行人问我们公交乘坐地点,由于我们对这边公交线路不熟没能给出满意答案,同时尴尬的红绿灯也让那位提问者生气,直接对我们说我们这是在做样子,没起到一点实质性的作用。
但从我们当时扮演的角色来说,我们也觉得无奈,这是任务,我们需要提供图文并茂的报告,所以此事必须要进行,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并非是专业的交通指挥人员,加之这个地段尴尬的红绿灯,我们也是无言以对,只能彼此呵呵,照完照片就撤。
我觉得这些行为都类似于一次性消费。记得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也不怎么好,可能一次性筷子才开始兴起吧,当时还挺羡慕用一次性东西的,觉得省事儿,而且感觉那是有钱人的做法。到现在,一次性东西充斥在生活周边的时候,包括聚餐时用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碗,外出时用的一次性袜子、一次性内裤等等,忽然就不喜欢一次性消费这种行为了。
一次性的东西造价成本低的话,就感觉质量很次,用起来体验感太差,但一次性物品如果精细制作吧,那么相应的价格也就会上升,同时在用完后丢弃总觉得有点儿可惜,心里有些许不忍。
另外现在偶尔也会从资源可持续性去看待事物,觉得用一次性的东西是一种大大的浪费,粗制滥造的一次性产品不但浪费原材料,而且破坏使用时的好心情,精制细做的一次性物品又真的是让人在使用完时不知如何去合理地处理它,内心无限纠结。
现在使用东西及处理东西会更多的从资源利用以及让生活变美好的方向去考虑,每次打印错误或者不再需要的单面打印纸张都会进行二次使用,也会尽可能地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就想着物尽其用了可以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污染,我始终觉得与其抱怨环境,不如从自身做起,慢慢改变环境,而且尽量不要因为自己让环境变得更糟。
另一方面,我现在置办东西也不贪多了,反而是一定是采购自己喜欢的,这样我在整理、清扫以及使用它时都会有一个好心情,同时我也隐形地省钱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总是见到好看的本子和笔就入手,最后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写的东西不多,笔和本子一大堆,而且由于多自己又懒于打扫,放得也是乱七八糟。
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之后,我感触颇深,东西不是越多越好,现在已经不是之前那样的资源匮乏年代,看到什么东西都要留下了,我们需要的是我们真正要用的东西,并且要将其归整好,确保物尽其用,这样既节约资源,也节约时间,还减少坏心情。
一次性物品的确在某些时候会给我们提供大大的便利,但我个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尽量精致化自己的生活,选择精致的小物件儿,布置好自己的周边环境,不浪费东西,不浪费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