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侄子发过来几张老家的照片,看着熟悉的老屋、故乡的大山,心里忽然被触动了什么似的;
生我养我的故土,其实,一直在心里——即使老父、慈母在身边,对于老屋的思念,对族老乡党的牵记,却并不曾忘却,并以另一种存在的形式,在心里慢慢的蔓延,直到某一个时刻肆意汪洋。。。
坦白讲,从心里和心理上,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游学闯荡的孩子一般,在汲取了故园给予我的精神营养后,可以勇往直前的奔跑——在累了的瞬间,回望故土的老屋、山水田园,会莫名的满血、活力四射,这是那片乡土的恩赐。。。
老屋已有三十几载的历史,期间几次翻修,令其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下重新焕发青春;
在四季分明的东北农村,冬暖夏凉的老屋如慈母的臂弯,呵护了我并不平淡的童年,以及大学以前的那些青葱岁月;
冬春时节,东北农村多会烧劈柴绊子或者荆条的根,火红的炭火会被从灶堂掏出来放入火盆,作为室内保暖的“土暖气”。说真的,直到现在,回老家我还是喜欢这种火盆取暖而甚于烧暖气,温暖而不干燥。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人家都采用了热效率更高的暖气,而逐渐的淘汰了这种比较笨拙的取暖方式——当然,也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不再喜欢漫山遍野的用大镐刨荆条疙瘩或劈柴了,用钱买煤烧暖气,节约的时间用来打麻将、甩扑克可能更适合他们。可是这也让现在的孩子失去了在房檐下用手电筒照(逮)麻雀,用火盆烧着吃的美味了。特别是白雪皑皑的日子,围绕火盆烧烤各种吃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夏秋是老屋的院子里最为热闹的季节。满院子的瓜果飘香,让疏于零嘴的娃娃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填嘴”——西红柿、懒黄瓜(土黄瓜,比绿黄瓜有味道)、杏、樱桃、李子、梨子、苹果等等,次第登场,数不胜数。我最喜欢的则是老娘用灶堂里的灰火烤的嫩玉米,焦黄鲜嫩的味道,只有老娘用老屋的灶堂才做的出来。自上大学迄今,再未吃到过那种地道的烤玉米的味道了。。。
从夏吃到秋,一院子的绿色食品。最重要的是,农村故老相传的习惯,这些零嘴不一定都是你自己家产的,只要你不是讨厌到极点,引起村人公愤的人,谁家的熟了吃谁的,总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等到进入8月后的秋收,是老屋的院子最繁忙的季节,也是父母一年中最疲累的时间。一年的收成都会堆积到院子里,除了粮食就是粮食,父母的身上,此时除了汗水还是汗水——诚可谓之“粒粒皆辛苦”。而这份辛苦,也就成了养家的根本,还有我上学读书的主要财政来源。。。
一年中红火的老屋,会出现在春节。也只有这时候,才是一年中家人最放松的时间。游学的孩子、外出打工的亲人都会按时归巢。整个村子中,我们的家族“团年”是最为特别的。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五,会“轮番”按照顺序挨户“吃饭”,诺大的村子也就我们这一大家子“特立独行”,并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着这么“折腾”,可我们也比别人享受到了更多的亲情和爱意。。。
老屋的记忆,还有很多,也许用一长篇也不可尽述。可是,屋子已老,恰如父母和家里的伯父伯母,人已寿,但亲情却与日俱增、毫无退减,对老屋的思念也一样,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老屋不但温暖了我的过往,也在思念中日夜滋养我绵绵的乡情,让我知悉,根的方向。。。
老屋,其如父母,故乡山水,则如据守家园的亲人,育我养我、亲我爱我,一直守护我的精神家园。而你们一定知道,植于我心深处的,也是对你们莫可名状的爱与思念,是的,我确信。。。
快乐星期八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