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天圆地方”,世界万物在有史以来,都存在着对立面,就像“方”和“圆”,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形状,但是早在五千年前,古人便已经把生存智慧浓缩于方圆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咱们的古钱币方孔兄,外部是圆形,而内部却是方孔,它方中有圆,圆中带方,方圆合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藏了很多人生大道理。
方,为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方圆之道即立世之本。也是自古至今,被奉之为“为人处世”的经典。
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他告诉世人,应该学会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
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那是因为它可以古为今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写给他儿子的座右铭里就有一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他要求儿子外表要随和,但内里要严正,做人应当像钱币一样,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如果做到能方能圆,方圆兼并,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能够进退自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
方,即一个人的品质,素养和原则,做事以不变应万变。无规矩则不成方圆,一般我们说做事要“方”,就是你心目中必须有一把尺,鞭策自己守好道德的底线,严于律己,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圆,即做人要圆融而并非圆滑,懂变通、会随机应变,以万变应不变。圆是处世的智慧锦囊,是顺应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做到圆融变通,有时候可以让你无往不利。
当然,方圆须有度,把握好方和圆的平衡度,才是做人做事的成功法则。
聪明的人都懂得掌握这个度,只圆不方的人没有素养,没有原则,更没有道德底线;只方不圆的人不懂得看场面,不懂权衡利弊,不会说话,往往得罪人而不自知,导致屡屡受挫,处处碰壁。
水满则溢,过犹不及。这个社会始终是方圆并存的,“方”和“圆”就如我们走路的两条腿,两腿并用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路,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