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跟我说,你认真的样子真好看。
我有点楞,转身报以微笑,没有说话。
她以为我笑是因为羞涩,却不知道我的内心满是苦涩。
(1)
2015年的盛夏,是我来到洛理第一年的尾声。
那一年的暑假,作为随队记者,我跟队来到江西井冈山。
三名带队老师,18名学生队员,作为仅有的三名新生,我有着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不仅是因为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有这样的底气,更因为我的来到就已经说明问题不是?
途中的我深信不疑,之后的经历却告诉我,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第一次大会堂的公开讲演,我信心满满的论题,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热情回复。与此同时,我诧异于来自其他大学同龄人的发言,他们的经历,他们所述问题的高度,都是我远远不可及的。
这是我第一次真实近距离地感受差距的存在,那种远到追不上的距离。
当时的学长们告诉我,他们大都是大三的老生,你才大一,还有时间,别着急,慢慢来。
在这之后短短的七天里,我一直都在念叨着“慢慢来”三个字,感受着那种温水煮青蛙的“慢”,直到这段井冈山之旅的终点。
旅程的最后,我经历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我校代表队的宣传媒体分数在同期学校中只排名中间位置。这个问题上我不想逃避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更多是让我看到队伍的差距。第二件事,刘书记需要一份视频作为佐证材料用于最后的总结,我不会,如果当时没有范志强学长的话,我不知道如何收场。
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为什么我这个文字记者会去做摄影记者乃至导演,在那之后我知道,作为一名即将上任的记者团长,我差得还远。
也是在旅程的最后,我拒绝和其他人一起去交换心仪高校的校徽,
那时候,我告诉自己:
“终有一天,我会凭自己站到他们的面前,平等地站在他们面前。”
(2)
2016年五月二十五日,“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在郑州举行,我跟着领导一起出差。
出差第一天的晚上,我顺着街道跑出两三公里,就为了给第二天要参赛的学姐买酸奶,仔细想想虽然是出差,但真的可以说是大二最轻松的一段时间,最起码当时校内安排对校长的参访就不用我亲自盯。
当然如果没有之后的一段认知的话,我应该会更加的开心。
会展中心处,所有的参赛队伍都在展示自己的项目,领导给我整了一张评委老师代表证,我就挂着它满会场溜达,但也仅限于观看,直到成哥说,“你去整个西红柿吧,那边展位有”
我观察了一会,慢慢走去,装作漫不经心,对他们一副好奇的样子。
果不其然小哥就把我拉了过去,给我介绍起他们的产品。
说真的,在听完他的介绍前,我没有想过这会是如此庞大的项目,更关键的是,项目的发起人是大四,已经保研,我无话可说。
如果仅仅只有这一例,我倒不会有很多的感慨,但偏偏在我深入了解下,我发现在这个会场中,存在着太多大学生搞出的成功项目,尤其是我们洛理的詹一凡学长也在其中。
我的危机感又上升了,不同于上次外界驱动,这次是内部的压力所致。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青年说我会如此上心的原因之一。
也是在那天,我开始真正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
2016年10月2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不仅特殊在我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郑州)模拟联合国大会,更特殊在这段经历让我迷失了方向。
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都觉得将来我会从事传媒类的行业,在那之后,我醒悟过来,那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选择。
我无法将那种感觉描述出来,所以我节选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件小事情分享下。
会议中,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从穿着发型来看,真的是超级没品。
但这个男生确实非常nice,他的英文极其流利,特别是带有一种很有味道的语调,这种感觉很舒服
但想到他的衣着发型我就脑壳疼,这个印象一直持续到我知道他今年高二为止;
模拟联合国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婚姻介绍所,这里汇聚着诸多高校的精英,这里最容易的就是寻找到朋友,同样最不缺的也是朋友。
交际会上,我们穿着正装交谈,两年的历练已经让我不怯于任何场合,被问起来自哪所院校时,我可以毫不怯场地说,我来自洛阳理工学院。有的人无所谓,我们互加联系方式。有的人脸色微变,同样不必介怀,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朋友;
要说印象最为深刻,还要说到作为军人的芳芳,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未来中国的外交官们,请你们坚定的发声,我们在前线为你们争取说话的权利与底气。”
这次经历让我的视线从此不在聚集校内,开始向校外展望,那里才是应该追寻的地方。
也因如此,在12月18日拿下的河南省十佳高校新媒体“新闻最佳表现奖”和河南省首届“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对于我而言,显得更加意义非凡。
“他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4)
2016年12月4日,很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前往广州与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做交流。
这是我首次以官方名义前往外校做交流,也是这次交流促使我在校团委宣传部长等一系列职务的最后任期进行了几项比较大的改革。
他们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对于创新与传承的关系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之前,我以为所有高校的学生管理者模式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事实上每所高校的设置都是不同的,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模式。
也是在这次交流中,让我知道了真正的新闻开阔地带是什么样的面貌,共和国新闻领域的最开放地带之称果然名不虚传,想来也是,能把“搞事情”作为口头禅的地方能是简单的么?
这算是此行的收获,但相比较于另一件事情而言,无足轻重。
在交流期间的某个夜晚,我们在海边的一家静吧坐到凌晨三点。
对面坐着的是我们的一位学长,他在广州这段期间很招呼我们。
他是我们的老学长,从洛理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混得相当成功。
与他的谈话,对我们此次一起出行的人,都不亚于一次精神风暴。我不想具体谈论我们都聊了什么,但这次谈话直接影响了我接下去的一系列行为。
“也是在这次谈话后,我开始行动中设计落实我的毕业。”
(5)
2017年8月12日,深夜,我躺在床上敲击着键盘。
此时的我已经实习一个月,一个月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如果没有那个小孩的话,现在的我应该无比的快活。
快活是因为,走到今天,我发现就算跟我同台竞争的是来自交大的准研究生,复旦的学生,上财的学生,我也可以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起舞,甚至比他们要舞的好。
但生活真的很奇妙,他总是不经意间告诉你真谛。
我遇到了一个小孩,他对我竖了中指,他觉得我们在展厅中干得是高中辍学的人会干的事情,在那个瞬间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不是这个样子的,但飞哥摇摇头,我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又来了,这次过来问我“你知道一加一等于几么?”我说“等于三”他说“笨蛋,等于二”还有几个胡搅蛮缠的问题,骂人不带脏字,真是丢尽了教养。
我有点没沉得住得气,就说我们都是大学生啊,你别这么看不起人啊……他又变本加厉了,后续的我不想在描述,基本全程都是他再说我们在听。
因为飞哥都没说什么,我觉得我更没什么好说的。
但因为这件事情,让我快活的心落下去了。是啊,你有什么资格能去快活呢?你还差得远呢,连一个小孩都可以嘲笑你啊,尽管他没有教养,但你以为社会人就会都有教养么?
“我告诉自己,不要停,继续走下去,不要停下来。”
我笑从不是因为羞涩,而是我的内心充满苦涩;
我不知道我该说些什么,才能表达出这三年的所思;
你说我认真的样子好看,只是因为我不想你说
“我难过的样子真的好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