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要中间没有作妖的,这事很简单
我邻居的男友的家庭条件不及她家,她妈妈其实一直不是很赞同她俩结婚,但架不住她们从大学在一起到现在8年了,她妈妈在和他家人见面的时候,明确说了这两点:
1、房子不需要男方家来买,我邻居家可以承担(他们家无力在成都付首付,我邻居家是可以的)。
2、彩礼必须有,但是我邻居家不定数,因为不想男方家因为彩礼结婚而负担过大。
男方父母也明确听到这些明确表态,彩礼一定会有的,最后他家协商定在6.6w,并准备车,男方家说挺好的,觉得我邻居家里人好说话,不为难人。(难为人就代表我邻居的妈妈想搅黄她们这段感情,但我邻居妈妈觉得她对象人还不错,其实她和未来婆婆是有点矛盾的,但问题不大,她是讨厌啰里啰嗦的长辈,男方的妈妈就特别爱管闲事,说话不经大脑但人不坏,邻居的妈妈这次也主要打量了他家人,觉得他妈妈人不坏)在婚礼筹备上,男方妈妈只要听到我邻居家随口一句习俗,都会一直牢记在心,并尽力去完成达到最好的。
关于改口,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就是还没有结婚领证,只是双方家里见面,我邻居在男友家吃饭,他妈妈突然来一句,要不现在改口吧,当时我邻居、她对象、她对象爸爸全愣住了,后来他爸爸说,你给人家改口费了吗?他妈妈说,改口费多少?8.88行吗?她对象说,叫一次8.88元吗...然后这就过去了。其实很多情况下还是要看你对象在中间是如何调节的。
(二)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改口
有人认为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然你未来的老公老婆叫他们叔叔阿姨。你家亲戚来的时候、你老公或老婆叫你父母叔叔阿姨、你觉得是在打谁的脸?这是中国、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结婚永远都是两个家庭的事、而不是两个人的事。
再说了连称呼都不愿意叫的话,可以想象在行动上的孝顺是啥样了。有句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有相同气质的人会互相吸引的;有相同气质的儿媳妇和婆婆也会相互吸引的。
(三)现在很多年轻人喊别人妈确实喊不出口
很多传统的观念在现在大多都成了一种束缚,好像我们什么时候该结婚生子都成了固定模式,好像人的一生便该如此。其实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选择,这不过是一种称谓。喊爸妈也好还是继续喊叔叔阿姨,本质上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改变,孝敬指数也并没有因称谓发生变化,尊重程度也是相同的。
改口是儒家遗风,对外和谐共处的面子。
刚开始的婆媳是萍水相逢的两人,突然母女相称本来就很别扭,感情到了自然叫得情愿。
婆婆和后妈差不多,开始阿姨相称,20年感情沉淀得好,改口得很自然,否则不过是心口不一的虚伪,还容易让婆媳之间对对方有过早的要求和期待,平添错位逾越感。
再铁的朋友,不会因感情好而叫妈,为何萍水相逢的婆媳就要用改口来证明亲密,相处好不好,不是一个表面的称呼能改变的。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后,自己搬出去住,成立自己的新家庭(相对比例增多而已)。其实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对方父母理解,自己的老公或老婆也不介意,那喊叔叔阿姨又有什么问题呢,舒服就行,当然喊爸妈也可以,只不过,不能以这个为标准,评判你是否对公婆孝顺,和婚姻是否幸福。
自己的家庭氛围自己知道就行,习惯啊,称呼啊,这些每个人自己看着办就行,和另一半有商有量,在行动上对父母孝顺,比这种称呼较劲,有意义得多~
(四)小编认为可以在领证后顺口改了
其实不论是领证后改口叫对方爸妈,还是婚礼.上改口叫对方爸妈,这两个时间节点都是可以的,对此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是习俗。在小编看来,新人们最好在领证之后就能顺其自然的叫对方爸妈,这是因为新人们领证过后,其中合法的夫妻关系就已经存在了,此时如果还是叫对方爸妈为伯父伯母,那么多多少少会有些奇怪。因此,小编还是建议各位新人,领证之后就可以改口了,这样等到了婚礼.上的改口仪式时,也不会因为别扭而造成尴尬。
(五)这是家事,自己商量着来
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就好了,虽然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但是对方父母并没有长时间和结婚对象培养过感情,上来就叫爸妈我个人会感觉很不适…之后在生活中日子久了,感情到位了自然就亲近许多,想改口就改了,不想改的逼着人家叫谁都不舒服…
这就是两家人的时,家事!!!自己商量着来呗。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万里路已走完,万卷书未翻破,对生活的个人洞见,全在新新新心信芯达人。送你视野破五洲,只需要驻足我的文章一分钟。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