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年(2017年9月——2018年7月)
一(报名篇)
就是因为那封回信,更加坚定了我要去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信心。
当时报名通知上说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方式交费,那时候我只会用微信,却没有把银行卡捆绑到手机上,更没有用过支付宝。于是我骑着电车跑到另一个离学校较近的乡镇上,找到邮政银行,把费用转账到指定账户上。交费用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犹豫,我就想着出去看看。
学费一直都是2980元,那时我的工资才2000多一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学费。家人还有点不支持,有一人说要跟我一起去学习的,听说学费这么贵就不去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就买了新的苹果手机,买了一千多元一套的化妆品。另一个人说:“学着发啥证书?跟晋级有多大关系?能给自己带来啥好处?”
对面他们的一系列疑问,我仍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学习。正如信中所说“如果有一种教师培训,老师们不因任务而来,不因职称评审而来,不因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而来,只是奔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奔着专业化的职业理念、奔着教育人生的完整和幸福而来,这就是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我就是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而去,我就是为了能学到怎么上课?怎么才能把课上好?就这么单纯的想法,管它能不能晋级呢?
就这样我跟着苗姐开始了毕业那么多年后的第一次行走!我更想见到党玲芬老师、徐文祥老师!
(二)河南教师读书会篇
2017年元月份我关注到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在那里我看到有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我冒昧地加入到了群里,默默地关注着大家。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焦作薛校长的“每日一语”,同仁们积极正能量的问候从未间断过。每周五晚上都会有人分享书目,有人积极参与讨论。还有郑州某高中的那位老师,经常在群里鼓励一些老师的话语,鼓励他们多看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后来的行走中,这些对我产生影响的老师我都遇见过。)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是党玲芬老师和徐文祥老师。
2017年4月25号党玲芬老师开通公众号,她写的文《三年后的今天,我在这里》《三年为期,努力做自己》《趋于光,我成了现在的我》被管理员梁波涛老师发到群里。
梁老师还发了徐文祥老师的《读写生锦绣 吞吐日月长 ——我的个人专业成长自传》。
天啊,当我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他们怎么这么有思想,怎么这么有规划?他们就是河南人,他们就在河南教师读书会群里!在那个闭塞的世界里,我忽然看到了一束明亮的光!我决定要向他们学习!
那段时间读书会成了我的光源,我不停地从那里汲取温暖、汲取力量。
2017年5月我终于鼓足勇气提交了会员申请,并取得了会员号。
6月我写的读后感被选为优秀文章,是驻马店的谢瑞莉老师选的,她也是读书会的管理员。
(今年谢老师分享《教学勇气》这本书,我有幸做主持,跟着她我又学到了很多。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时候早上6点多在操场上我遇见了她,她在努力地准备自己的任务。瞧,这么优秀的人还在那么努力!)
这些鼓励的话语一直温暖着我,从5月到12月这段时间我积极书写读后感,按时上交作业。我竟然被评为2017年优秀会员。
从那时起梁波涛老师也一直不停地鼓励帮助我。还记得去成长学院前,我俩在超市里见了面,她给我讲了很多很多!
(三)行走篇
第一次行走
《行走才能遇见更多美好》(2017年成长学院之行的收获)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2017年暑期高端研修班结束了,这五天的精神之旅,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成长的热情一次又一次地被点燃着。
遇见顶尖的导师团队
余映潮老师,被公认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发言的主题是“优秀的学科教师是什么样的人”。余老师从“成长中的优秀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和“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这两个话题来阐述。
余映潮导师是位比较严谨的学者,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技术体系,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我们的导师黄厚江老师,开班典礼上,他做了“学科研究的基本策略”的报告,他说搞研究就像生孩子,既幽默风趣,又深入浅出。
他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他的观点:
(一)得课堂者得天下;(二)从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开始;(三)寻找几个好伙伴,一起来成长。
闫学导师是唯一的女导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开放性的思维,能多视角全方位的看问题。听过她在果敢时代大v店讲过的幼小衔接课:聪明妈妈有办法,孩子轻松上小学。闫学导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女神。
管建刚老师的报告震撼直击人的心灵。一句“什么都不是问题”,从来成长学院的流行语,他讲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从39岁才开始发表文章;支玉恒老师40岁,由体育教师转岗做语文教师,用了十年的时间做了特级教师;励志大叔王德顺在80岁的年纪过大被20岁自信比30岁年轻,比40岁有活力。
是啊,什么都不是问题,那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管建刚老师说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渴望就是力量”,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诠释成功:“当你对成功的渴望就像呼吸一样的强烈,成功就在你的身旁。”
听到“渴望就是力量”这句话,我第一次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朝思暮想的成长学院,我终于来到这里,此刻,我是多么的幸福!结束时,他充满激情地说:没有比你的内心更伟大的世界,没有比你的渴望更伟大的力量!
贲友林导师做了题为寻找自己的句子的报告,他的名言:“思想,让生活与众不同;思想让生命傲然挺立,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最后发言的是张齐华导师,他是一位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老师。他把黄厚江余映潮导师的演讲比作“窖藏的美酒”,把其余三位导师的演讲比作“香甜的咖啡”,实在值得人去再三品味。
他的报告主题是“探寻高端研修的正确打开方式”,用关键词先来破个题,再来寻条路。他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成为成长学院的流行语。
六位导师的演讲报告已经结束,可他们的话语却时刻萦绕在我们耳旁,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遇见心目中理想的语文人模样
黄厚江老师是位非常热爱语文的人,他的课他的报告如窖藏的老酒需细细的品味,越品越有味道。
他说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他如是说也如是做。
黄厚江老师上《背影》这节课时,依次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揣摩语言玩味语言,运用语言时刻体现着语言为核心。这样极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这种能力与教师的修养有关,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读文本,不要反复读教参,我们要下决心抛弃以前的做法,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老师说语文活动的基本方式,还是听说读写。要做到让学生有思考的听,有质量的说,有发现的读,形式多样的写。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脑筋,想着如何让学生来动脑筋。
黄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般那样,自然需要我们年轻人不断去努力探索,来吸取适合自己的一点。
在毕业典礼上他说大家追求盼望的是成长,但他想在前面加一个词“健康成长”。他希望我们成为一棵自然成长的树,不要施化肥,不要转基因,让自己成为一棵强大茂密的树。
他的“树式共生”课堂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精选一粒种子,长成一根主干,伸开根根青枝,萌发片片绿叶”。
遇见同追梦的伙伴
黄埔二期,我们来了,不因任务而来,不因职称而来,不因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而来,只是奔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奔着专业化的职业理念,奔着教育人生的完整和幸福而来。在这里,我们聆听老师的课堂,聆听导师的报告,聆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大家评课议课,收获颇丰。
厚江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孟津县的樊建意老师。
他今年55岁了,他告诉我他的眼睛看不清黑板,耳朵也不太好使,可他坐那听课,专注记笔记的样子真让人佩服。他喜欢做美篇,用美篇来记录每天的生活。他做的每篇图文并茂,美观大气。
临行时,他的小诗惜别让很多人都喜欢。那会才知道他是一名物理教研员,他说黄老师讲的课在物理课上也能用到,明年他还要带几位物理老师来一起学习。
瞧这种精神,果真是管建刚老师说的,什么都不是问题!
在这里,遇见了读书会的代老师徐老师党老师,还有许多优秀的读书会会员。在这里,遇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的是中原名师,有的是成长力教师,有的是最具智慧的班主任,可他们仍然能静下心来潜心学习。
感谢教育时报举办了这样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看到了教育时报团队的凝聚力。
开班典礼上,刘肖总编发言的第一个关键词:敬佩。他敬佩的人中有教育时报的伙伴们,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些天,他的伙伴们白天忙着拍照协调处理琐碎的事务,晚上还要忙着编辑河南教师公众号。研修的几天,每天早上7点准时在公众号上发文。
再来说说我们的导师助理代老师,来之前和代老师微信联系过,他那么忙,我也不敢多打扰他。
在去参观博物馆的车上,代老师还问张鹏呢?听到这温暖的关怀,我再一次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您开心的说我有行动力。研修期间你们那么忙,付出了太多,我竟不知道怎么用言语来表达,愿你们都能身体越来越好。
回来后看到大家在群里发制作的相册,心里满满的感动,真希望这样的研修不要结束!
研修虽然结束了,可成长永不结束。正如李克杰老师所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成长学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五天,在我们身上产生的蜕变也会在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展现。
这是我离开大学校园后的第一次行走,没想到这次行走竟然真的改变了我!
2018年元旦我便开始了第二次向外行走。
(参会感受有专门的文,此处略)
元旦假期老公开车带着我和孩子去郑州康平二小参加新年书会活动。我们早上4点从南阳出发,本来8:30就能到郑州的。可是早上4点多那会天太黑在高速上走错一个岔路口,结果多转了半个多小时。
那次我见到了韩素静老师、王刚老师……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也就是那次我看到李琳老师写的读后感《人对人的影响才是王道》。“人对人的影响才是王道”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第三次行走:信阳罗山
我参加了河南省杏坛网研社的第四届年会,那次年会我深深地记住了李琳老师、郝海峰老师、颜宝玲老师、潘颖老师、张爱敏老师……
我添加了她们的微信,就这样在朋友圈里潜移默化地受着她们的影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鸟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再这里需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
(四)工作篇
秋期学校开学时我主动要求教八年级继续担任班主任。感谢校长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想快速地熟悉初中三年语文的知识体系。
经历那次的学习,我的心态好了很多。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做起来我都觉得顺手很多,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便想起了她们对我的鼓励。
这一学期除了日常的工作,我还考取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我为什么要考证?因为我原来的资格证是小学数学,现在在中学教学,去年小伙伴们都定级了,而我却没定上。我只有再考个初中语文资格证,这样才能定级。我来到市区后才定级。
关于考证,我没有任何抱怨。如果心里一味地想着:比别人晚定级两年,工资就会比别人低,一步晚以后要步步晚,会影响以后晋级……。光这样想的话只能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
那段时间我看到了王君老师的一篇文《二十年目睹调动之怪现状》。
后来我有幸读到她的《亲爱的孩子 见字如面》这本书,我便被她的智慧深深地折服了!
王君老师的智慧体现在选择自己的态度上
积极心理学大师弗兰克说过一句名言: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在书中王君老师讲述自己从重庆到北京如何办调动手续的。从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共跨越了五个年头,才真正的办完全部人事关系手续。当然在这5年她无法参加北京市特级教师认定。
从綦江到重庆,她过了四年无根浮萍的日子。2013年她又决定离开人大去清华,在清华这三年她过着这样的生活:分房她没有资格,工资调整她没有资格,北京市给特级教师的所有待遇她都没有资格,她什么都没有,甚至每次开教职工大会,学校花名册上都没有她的名字,她只能单独把名字签在所有语文组老师的后面,领工资时她领的是劳务报酬。学校也很为难,清华大学的商调函下了两年多早就过期了,学校相关办事人员不知道应该把她当作哪类老师看待。她已经过了40岁了。再这么熬下去,她不仅调不进清华,甚至可能会因调动申请被冻结,连公办教师的编制都要失去了。
此时的王君老师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
我没有什么过错,我只不过就是想去自己心仪的学校,上级领导部门不理解,那就随他们不理解吧。尽人事,听天命。你不给,我就不要了。编制也好,职称也好,荣誉也好,我都不要了,统统不要了。
他这样告诉儿子:你真优秀,各种机会便挡都挡不住。你不会停止成长,只要你不从成长的轨道上临阵逃脱。你心平气和坚守自己,各种成长也就坚守了你。
是的,困扰我们的从来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
就这样我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感谢校长同事的帮助,他们帮我看班,上早读,管理学生,让我能静心考试!还好我拿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
春期的时候我开始尝试写家校信,做美篇。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努力着……
这一年我感觉特别轻松,学生们都听话懂事,努力好学;家长们明白事理,超级配合学校工作。
这一年学生们的成绩特别好,感谢孩子们成就了我!
2018年8月份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焦虑,学校让交什么资料我就交什么,其余时间我都在按计划做我应该做的事。当校长通知我推优名单有我时,我正在家做中考试题。后知后觉的我,就这样傻乎乎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至于分到哪个学校,还是以前学校的同事告诉我我分到哪里了。
就这样我回到了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