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拖着疲倦的身体去洗漱台,不经意地往窗外一瞥,突然发现,宿舍楼外不知名的大树上,一时之间抽出了嫩芽,那一抹抹的新绿藏在墨色的老叶下,团团如簇,像朵朵热烈的助威花,在洒满阳光的高枝上尽情挥舞着。那抹绿色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兴奋地夺门飞奔起来,邀朋引伴出门寻春去。
铜仁城位于武陵山区的腹地,奇峰异景不胜枚举。市内“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的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与环城其它的一些小山交相辉映,仿佛是镶嵌在这片大地上的一块块碧绿的翡翠,各领风骚,美不胜收。每当到了草长莺飞的三月,登高望远自然成了人们春游的不二选择。我们此行,正是特意寻访坐落于铜仁南城山脚下的文笔锋。
下了车,沿着笔直的大路步行百余步,便到了文笔锋山脚下了。在书写着"文笔锋公园"的古色古香的匾额下,一条蜿蜒的石阶路仿佛是掩映在丛峦叠翠间的素湍飞流直下,蔚为壮观。石阶两侧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眼前的石阶路不由让我忆起曾经游赏过的碧江河畔的架梁山,至今犹记山下的那条幽然小径:穿过蓊蓊郁郁的树林,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通往小山深处。阳光透过叶隙洒落下来,留下一径斑驳的光影,银星闪烁,铺成一条璀璨天河。嗅着林间浮动的暗香,行人悠哉悠哉地随兴徜徉,乐之所至,不知天上人间。
如果把悠然的架梁山比作一杯茶,那么,眼前陡峻的文笔峰就是一碗烈酒。幽迷小径,如同醇馥幽郁的茗茶,可供文人雅士勘细斟慢品;陡峻崎岖的文笔峰石阶,像辛辣激荡的烈酒,若非疾登,定是不能获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意。如枝江大曲般,直须关西大汉敞开胸怀,一饮而尽。
我们开始登山时,已经陆陆续续有晨练的人们走下山来。晨曦洒在一对恋人的笑颜上,折射出幸福的颜色。几位衣着宽松的中年阿姨踏着欢快的步子从石阶的一端走来,剧烈运动后,在她们燃烧的脸庞两侧现出一轮红晕,像青春跳跃的焰火,一瞬间焕发出动人的容光。眼前,一个三口之家的背影让我们不由放慢了脚步:两只大手紧紧攥着中间那双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的脚步显得格外沉重而缓慢,每一步都承载了满满的爱护和期盼。我只觉得一股暖意袭上心头,似曾相识的画面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儿时那段咿呀学语的温馨记忆里。
刚爬至半山腰,我们便觉得腰酸腿胀,歪着身子趴在在一侧的栏杆上,气喘如牛。等我们抬头张望时,突然发现面前分叉出一条小路来,通向一座低矮的石洞,显得幽深迷离。于是我们欣然前行,穿过狭窄的石洞,面前豁然开朗,缘是别有洞天:一处天然的露天平台呈现在我们面前,环着天台,金壁琉璃、红灯青瓦的,是庙宇众落。梵音缭绕,沉重的钟罄击落了俗世间人心上的尘埃。敞开的佛殿威严宏伟,香烟袅袅、神台肃穆,正中坐着的弥勒佛面容宽善,双手抚膝,使人不由想起"古殿俨像设,佛灯龛夜光"的句子来。瞻仰过辉煌的佛殿,我们沿着青青长阶,继续山行。
此时,山势逐渐放缓,风过疏林,树影婆娑,众芳摇曳,顾盼生姿。空寂的山林里,俄而传来啾啾鸟鸣。蓦地,不知从哪里传来㗭嗦的声响,我定睛而视,这时才发现,层层石阶上,一些黑色的暗流淌过,纵横交错,俨然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山水写意画。循声细听,我们终于在石阶拐角处发现了几个碗口大的"黑洞",一只手覆在洞口上,底下的冷气立马蹿了上来,手心凉丝丝的,叫人屡试不爽;活水汩汩,像鱼嘴一般地往外吐着小泡。原来石层下还暗藏玄机,仿佛与附近的锦江融会贯通,于斯形成了一条地下暗河。喜得山趣乐开颜,我们陶醉于怡然的春光,双腿的酸胀也早已烟消云散。
后又经过一亭,折而翻越又一级的险梯,我们终于站到了文笔峰的至高点。远处的文笔峰塔如同一椽巨笔巍然屹立,直插云霄。塔前,两块闲弃的陋石变成了晨练人们天然的腹斜板,只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端坐在石板上,双腿伸直蹬着另一端的石块,窈窕的腰身如鲤鱼打挺般轻盈起跃,在空中画出一条条好看的弧线。
山顶广场的一侧是茂密的灌木丛,一些身着整洁校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们穿梭其间,笑靥粲然,伸长了身子,踮起脚尖去摘取枝头的香花。过了不多时,当应着同伴的呼唤,缓缓掀开累累叶帘来互相探视时,在她们头顶上跟变戏法似的,不知何时添上了一项漂亮的花环,面容也因此愈发天真烂漫了,像极了一位位降临人间美丽可爱的小天使。
徜徉于迤逦的山色中,我们如同一群活泼自在的鸟雀,于假山之上,在洁白的长廊间,满山遍野的缤花丛里流连嬉戏,竞相追逐,乐不思蜀。
当夕阳的余晖把林中染成一片橘红,陡峻的文笔峰渐渐隐没在无边的暮霭中,我们遥望身后的青青石阶,依依挥手作别,只是不知何时再见此峰?只是他日携友重游时,当叹年来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