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有感而发,如有不适,请简读……
致我孩子的家长们~
我出身农村家庭,最开始我是不喜欢当老师的,包括师范类大学,专业,都是家里给我定的,直到毕业前和工作后我才发现,我可能是比较适合做老师的,因为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我来讲,是一个弱项,而主流教师行业中,研究教学是高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现在,我更多的是感谢父母帮我做了这个决定,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不自由的,其实真正的自由,无非就是你愿不愿意去做,能力够不够,不愿意做就不自由,能力不够也不自由~
我要对家长们说,父母绝对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特别是在学习上,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我观察到很多在我这学写字的孩子,大多数都有很多课外班,那你们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在孩子对书法,舞蹈、音乐、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二话不说报了名,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之后,又遵从孩子的决定,不想学就不学了呗,没事……
孩子的学习,自然要尊重其兴趣为前提,但是大部分由兴趣引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必然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兴趣可能就变成了折磨。只要坚持下去,折磨过了,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这种变成特长之后享受到的乐趣,又会驱动孩子继续深入学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然而,以孩子的天性来看,早期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要想仅靠兴趣和内驱力让孩子长期对一种事物感兴趣并坚持下来,基本上不可能。任何学习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我在神笔工作一年半,我亲手带的第一批学生,半途而废的我不了解,对于离开的我很内疚,内疚的不是他们走了,而是我没能把他们留下。第一批孩子中,在我这学到今天的只有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孩子,没有一个是不成的,没有一个,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家庭:
一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高漠,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给他带来特别明显的改变,作业的增多,课业任务的繁重,起初我担心孩子坚持不下来,但他的妈妈特别有毅力,记得有一天,听他妈妈和别的家长唠嗑:中午太累了,我都送不动了。可现在他妈妈一直都在坚持送孩子,不管孩子怎么样,天气怎么样,都必须过来写字!现在,孩子是文化小学一年级书法比赛一等奖!这份功劳在于家长的坚持,我觉得他妈妈给孩子的影响绝不止于写字,更多的是身体力行的效果,是一种克服内心惰性,也是对所选择的坚韧!!
二是杨曦的妈妈,最开始,我对杨曦也很犯愁,孩子手怎么也改不过来,包括现在要是不看住也会变,但就是这种情况,杨曦在我印象里从来不缺课,并且一直在写,过年回来,孩子改变特别大,虽然写点跟别人比起来稍微差点,但和自己相比,他已经特别让我满意了!!
相信我,相信你的孩子,坚持下去,两到三年,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大器晚成”!
2018.4.24吉林白城
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