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一位曾经的学生宋静(化名)给我留言,“我不反对惩戒学生,你还冤枉过的学生呢!”
我立刻回复:“说的很对,的确冤枉过,而且不止一次,我现在经常后悔这样的事情。”
……
又一次,他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我很恨您,但又想您,唉!您当时挺关注我的,不像我们某个老师,一点不关心我,看其他同学错题,就不看我的。”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啊!一个“恨”字,击碎了我的骄傲,我的所谓师道尊严;一个“您”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在老师面前依旧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样子;也看到了孩子对老师的敬畏,虽然我早已不再为其上课。
这个学生真让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你可以原谅我吗?不原谅也可以。”我说。
面对我的道歉,他说:“我早就原谅你了,只不过今天对你说一下。”看着这句话,我的心里说不出是高兴,还是释然。我能坦然接受这个原谅吗?如果因为得到了孩子的原谅,我就坦然把过去的事情放下,从此安然入睡,我可能说服不了我自己。
我努力在想那件引发孩子“恨”我的事情,却想不出。每天面对那么多学生,想起一件事情真的很难。还有,就是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在乎那些琐事。等到孩子简单地说了那件事情的经过,才唤起了我两年前的那两次记忆。
那一年,我带了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七年级的孩子很活泼好动,我任教的那个班更是以活跃出名。每当老师上课时,班主任老师还时常在教室外转悠。有那么几次,我正在上课,班主任忽的进来,逮住几名学生就是一顿训斥,弄得我挺尴尬的。
“你刚接手这个班,不知道情况,如果不把他们拿下,以后会更难管!”办公室的老师善意地提醒我,“谁不老实,使劲揍他,这些家伙不揍不行,蹬鼻子上脸。”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告诉我,我得先管住他们,可怎么管呢?一次上课的时候,这个“倒霉”学生出现了。“啪”的一声,只见他把一个笔帽弹了出去。这一切,恰巧被我看到。“威众”的时机到了。“出去,在走廊里站着!”那一次,他被罚站了两节课。
打那以后,课堂秩序好了许多。
“您知道吗?同学们都看到我了。”也许当时,我根本就没有顾忌到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在同学们异样目光的注视下,最没有面子了。
又有一次,我一进教室,正见他在和另一个学生打闹。这一次,他又受到了惩罚,两个孩子一起被罚做俯卧撑。记得当时我还笑着说:“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惩罚。”没想到那对孩子竟又是一个打击。现在我才知道,他当时的打闹是在行使自己“副组长”的职责,在管理那个不听话的组员。“学生管学生”这件事情对错姑且不谈,至少孩子现在还是想不通的,“我管他有错吗?我为什么也受罚。”
当老师的,也许你的一个很轻率的举动,或是一句不走心的话,就能够伤害到孩子。
孩子的心啊,敏感得就像蛛丝,能觉察到哪怕一丝的震动。
只要孩子有心结,教育就是失败的,虽然我们每年经常面对几十名乃至上百名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心细如发丝。面对学生,我们不能厌烦,不能生气,不能懈怠,虽然我们也有烦恼,也有不平,也有心酸,因为学生的心,必须敬畏。
感谢我的这名过去的学生,是他让我警觉。
今年,我又带了一批“小学生”,他们才六年级。说实话,在他们面前,我感到很害怕,害怕学生不接受我,不喜欢我的课,更害怕有一天一个孩子给我留言,‘我恨你’。
早上上班的路上,我的心里反复出现那个“恨”我的学生,一句话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停下车,在笔记本上迅速写下这么一句话——爱是童话,恨才是存在。我想,这种情绪也许源于我对教育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敬畏,以及对学生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吧!我害怕误人子弟,害怕教无所获,害怕被学生遗弃,种种的担心和顾虑纠缠着我,让我心不能安。
对教育而言,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依然是不够的;百分之一的人失败了,他们的人生走向发生了改变,百分之一的家庭就此变得不快乐,不圆满。教育,根本不能承受之轻。
误谷误一季,误人误一生。为人师者必须要有为学生生命奠基的使命感,为学生生命成长添砖加瓦的成就感,为学生失败刻骨铭心的负罪感。这既是老师的使命,也是教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