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值清明,防疫闷在家里几个月,孩子和我都颇为无聊,于是约了女儿班级里的小伙伴一起去附近的公园踏青。
路上,碰到了女儿同学的幼儿园伙伴,于是三个大人一拍即合,决定带着三只小神兽去遛弯。
本来想着三个小伙伴应该会玩得不亦乐乎,没想到问题处在女儿身上。
相较于大人的健谈,女儿和另一个小朋友不熟悉,总是融不进来,显得怯怯的,紧随我身边。她的同学已经和发小玩得不亦乐乎,女儿好似被遗忘在角落。而大人们也一再催促女儿去和其他两个小朋友去玩。
可是越是这样,女儿反而越是融不进去,显得形单影只。
当时我反复催促了女儿几次,并且鼓励她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女儿无动于衷;看着女儿磨磨唧唧,一副小家子气的模样,很尴尬,同时也很生气。
而那位妈妈反复盛赞女儿的同学性格好,性格外向,让我很是不满。
碰到陌生人,有些胆怯,暂时无法融入,就是性格差了?这是哪门子逻辑?
心中的不满加上女儿的表现,着实让我生气,所以在女儿落单时,乘机训了女儿一顿,责怪她表现这么差。
而我越是指责,越是不满,女儿好像更难融入那两个小伙伴中。
当我放下执着,觉得融不进去也没关系,顺其自然吧,在三个小朋友坐下来吃零食时,很自然的就玩到一起了。
心情平复之后,我思考了这么几个问题:
1、女儿为什么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缓慢?
2、当下次女儿再碰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帮助她,而不是指责她?
3、性格好坏评价标准是什么?
02
女儿为什么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缓慢?
首先,不排除性格因素。记得自己年幼时,碰到陌生人也总是心里怯怯的,很难向其他小朋友自来熟,总是等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和他们玩起来。
其次,我带着接触的孩子们太少了。平时,女儿接触的朋友就那么几个,和陌生小朋友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孩子有点束手无策,
设想一下,假如猛然间将你从熟悉的环境带入人群汹涌的陌生环境中,熟人偏偏和陌生人说话,不理你,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手足无措之感,更何况是孩子。
只不过,有些人能快速适应坏境,而有些人需要时间罢了。
再次,孩子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加入陌生人行列。我们只是催促孩子和陌生的小朋友玩,而从来没有主动给孩子示范过怎么加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好办法。所以,孩子内心还是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最后,我在想,和陌生人建立联系缓慢,这也不算是个缺点。相比之下,观察清楚现场情况,然后再慢慢交谈相处,反而更谨慎、更有利于自己。
3
当下次女儿再碰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帮助她?
为什么我会指责孩子?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那不值钱的面子。现在想想,面子和孩子的发展相比,真得一文不值。我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所谓的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讨论我和孩子。
记得萌心师姐曾经说过一番话,她说,你要时刻放下你的面子,关注自己的孩子。
别人怎么看我以及我的孩子,是他们的事;自己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和问题,是自己的事。
重视别人的看法,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我入了固定型思维的圈。
那么,我应该怎么帮助她?
首先,询问女儿的想法和心里感受。认同她的心里感受,并且和她一起想办法。
今天,我前面做得还不错,问了女儿的感受,并且给她出了一些点子,但是属于讲道理,操作性不强。
这个时候,应该和女儿一起头脑风暴,想想融入进去有哪些做法,然后选择一种,我们一起去试试,我觉得如果今天这么做,女儿肯定会受益匪浅,融入圈子会更快速的,而且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很多。
而我给女儿的具体做法建议是,把自己的零食分给那两个小伙伴吃,很明显女儿对这种做法很抗拒。最后我想明白了,女儿为什么抗拒?因为我这种做法有点讨好的意味。女儿需要的是平等的融入,而不是屈尊讨好。
主动融入但不讨好,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觉得女儿这点做得很好。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比如外出买菜时,可以让女儿帮忙主动询问价格,主动去结账,创造和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并且尝试不同的沟通技巧,这样以后碰到问题时,孩子有法可循。
还有一点,从这次社交中,发现女儿在社交中比较被动,总是等着被人主动找她,而不是自己想办法主动去和别人建立链接,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并且加以训练,让女儿树立一种意识,主动出击,并且教给女儿一些方法。
4
性格好坏评价标准是什么?
性格无所谓好坏,只有特点。
外向自来熟的人,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赢得别人的目光和喜欢。但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不是没有优点。
单凭一个外向就断定一个人性格好,有点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知道,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这么想,更不会这么说。因为,性格会随着年龄、环境、阅历的变化而变化。
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大学时,和男生说一句话都会脸红,去人多的地方久会心跳加速,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而现在面对男生,会侃侃而谈,人多的地方也会很快镇定自若;面对陌生人,也会变得自来熟。
性格可以塑造。与这些表面的外向内向相比,我更看重一个人待人的态度,面对困难的勇气,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思维的格局,心胸的宽广度,那才是真正的“性格”,也是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处处是教育。当问题来临时,恭喜自己,那是自己进步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向。
女儿,感谢你的不完美,让我总是有机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