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贵的爱无言!
这是我看完《外婆的家》之后最先跳入脑海的一句话。
整部剧中,77岁饱经沧桑、布满沟壑的外婆的脸上始终没有特别的表情出现,亦没能开口说半句话,却把一份大爱到无声的深沉的爱演绎到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一、想起我的外婆的故事
多年来,外婆的离开始终是我不能释怀的伤。
19年7月恩师的课堂上,已经完全忘记了是哪一句话触碰到了我内心深深埋藏的这份隐痛,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蜷缩在同伴的身上哭到翻天覆地,嘴巴里反复喊着:“外婆,你到底哪里去了?”“你到底去哪里了?”心里的无助和委屈似乎瞬间泛滥成灾,让我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停下。我才知道,原来在我心里,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外婆已经离开的事实。
外婆离开我已经21年了,走的时候我19岁,还没有学会爱人的时候。
21年间的时光,我只知道,只要想起她我就会流泪,所以在生活一再陷入混沌的时候,我似乎有好久已经不再想她了,却在那样一个场合里让这样一份想念无所遁形。
是的,我的小时候,我能够想起来的快乐时光,都是在外婆身边度过的。
我家和外婆的家,隔着半个小时的山路,有两个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
一个是刚蹒跚走路的我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外婆裹着小脚一路小跑在后面跟着。
一个是年少的我或是霞光满天的上午或是昏黄的下午我走在去外婆或者回家的山路上
简简单单的这两个画面里,现在想来,是有着那么多那么多浓烈的爱和深情在里面。
记忆中很多年,只要是假期有空的时候,我必定要去外婆的家,在那个简漏的山村小房子里感受点点滴滴来自外婆的爱。
尽可能给我做好吃的、搂着我睡觉、惯着我在土灶前爬来爬去到膝盖上磨出的几个洞、带我去邻居家串门、外婆家门前开满槐花的树无一不是童年最最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我亲爱的外婆,多年不见,您在天堂还好吗?
二、“爱”是什么
回想自己跌跌撞撞走来的这半生时光,无非是在做一件事情,寻找一种“无条件被爱”的感觉。
写下这句话,把自己吓了一跳,仔细想想,却似乎真又是那么一回事。
幸运的是,一路从对爱的懵懂、到试图用各种方式去寻找到爱,到最后终于能够瞥见一眼“爱”的真谛,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寻找也终究算是没有白费。
最高贵的爱无言!
从“无条件的接收爱”到有能力“无条件的付出爱”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去完成的一趟旅程。
再回到电影的场景里面。
这是一部描述了七岁的小男主人公尚宇被生活陷入困境的妈妈送到偏远山村又穷又哑的外婆家生活的那一段充满爱和感动的故事。
整部电影,妈妈出现的境头很少,但仅从接送孩子的场景和电影开场和妈妈之间的对话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位经受着生命的挫折,生活一团浆糊,很难以一颗平静温和的心对待孩子的单亲妈妈。
所以小男主人公一开始被送到外婆那里时也本能的对外婆充满着冷漠、对抗和敌意:对外婆不理不睬、大喊大叫;恶作剧地把尿撒在外婆的鞋上;把外婆好不容易补好的鞋扔到厨房;偷走外婆的发簪去换电池;掀翻外婆为他做的饭等等。
面对这样一个“熊孩子”,外婆只用了一招:用她无声的爱慢慢陪伴这个撒泼耍赖的小男孩。
印象很深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一开始来到外婆家,小尚宇发现外婆不能说话,张口就骂外婆哑巴、傻瓜等等,外婆豪无愠色,耐心带他回到家里。
场景二:小男主人公想吃肯德基了,一贫如洗的外婆想尽办法为他做了美味的炖鸡却被他生气的打翻了饭碗。外婆默默把饭捡起,把鸡悄悄放在他旁边等他饿了再吃。
场景三:祖孙俩一起去赶集,外婆用微薄的收入让外孙填饱肚子、为他买鞋和巧克力饼,为他一句让她自己回去而“长途跋涉“,蹒跚回家。
外婆一点一滴无言的爱慢慢在融化着小男主人公那颗小小的冷漠的心,他慢慢开始学会了用“爱“来回馈外婆。
下雨天,他开始帮忙收衣服;
外婆病了,他开始学着照顾外婆;
外出受伤哭着回来,他开始接受外婆充满爱意的抚摸
到了终于要离开外婆的时候,他耐心教外婆“写信“,却因焦急外婆学不会而再次伤心的哭鼻子!
临行前为外婆仔细的穿好了好几幅针线放在外婆的针线框;
送给外婆充满了无限爱意和留恋的写着:“我想你了“”我病了“的卡片;
坐在即将出发的车上低头不语,却在车开走后奋力向外婆告别
………
看似简单的剧情里,却完成了一个小小的灵魂,由冷漠到可以接收爱再到有能力付出爱的圆满的旅程。
外婆的爱里,没有言语,更没有期待、控制和任何的抓取,她只是把她能够给的一份纯然的爱给到小外孙,让每个有关爱的画面都干净纯粹到纤尘不染,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里让人感受到每一丝一豪暖暖的爱意。
三、致敬每个外婆
电影的结尾,几个大字“献给所有的外婆“让我心里升起无限暖意。
最高贵的爱无言!
让我们每个人学习成为无言的爱本身,只是去爱去陪伴。
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做为父母我们没有资格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是有资格成为孩子的榜样!深以为然。
在学习爱,成为爱的旅途上,我会继续上下求索,将一份最纯然的爱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