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教师培训听了石老师上这节课,这周刚好自己也上这节课。上完之后的感受就是:太赶了,时间不够,完全来不及!
上周听课时石老师的每个环节都很自然的衔接上了,最后还能有一个小知识拓展的环节。这周我上完之后,内心深受打击,自以为应该有点把握,对这课有底了,上完才知道这课需要提前准备和预设的太多了。
我是从观察方法引入,然后讲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对如何听这个动作进行了示范,因为教参上写到避免使用两种餐具互相撞击的方法。没想到自己的课最多完成到“神秘盒子”的环节,后面研讨部分来不及讲。
我分析了一下时间花费最多的环节,大部分孩子花费在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表格部分,表格就是个大留白,没有任何提示,同时本课要写的词汇又比较复杂,写起来实在复杂,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了。因为是常态课,我不可能每个班每个孩子都打印一份记录单,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让孩子们写。因为字实在太多了,我想了很多种尽量节约时间的方法。
比如:
1.把所有能观察出来的特征编号,孩子们对应填序号。(这里出现的问题是序号太多,很多孩子是晕晕的,因为各种材料不同有些特征要选一个,有些要选两个,有些要选三个,总之实现很不理想)
2.对应观察方法前面写选项,避免后面重复出现同样的特征,选项也减少了。但在对应位置写字也花费时间过多。因为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写在前面,导致讲解时间也偏长。
3.观察到不会写字,再补充,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不过也出现了有的孩子因为一个不会写就停滞不前了的情况。
4.用最原始的,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写,我们一起汇报,我在黑板上写,孩子们核对补充并纠正错误的字。这样还是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但是可以保证孩子们的活动手册完成率最高。
经过太多尝试,这节课的这个表格让我着实“怀疑人生”。那么多字,那么难写,还要观察,讨论,互动,拓展,延伸,40分钟太为难了,在第三四节课的班级又只有35分钟,太难了。很佩服石老师当天的时间控制。真的点赞。
因为我本着希望孩子们的活动手册在最后能起到复习的作用,所以在这上面执着了很久。忽略了整节课进度。一直郁闷着,同时也在思考,如果科学词汇一开始就出现在活动手册上好像也不合适,对孩子的思维比较限制,但是不出现写起来也太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