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的一生至少该处理好发展和生活的关系
比“完满”更低一点的一生,更准确。但我没有这样完满的词,你找到恰当描述其意义的词,请告诉我。
我怀着像蓝颜色一样的心情推荐《钢的琴》,此前没有得到过他人的推荐,蓝色就必须得代表忧伤。同时,蓝色也是这部官方称为喜剧片的影调:扁平化的画面设计和长满刺的故事,让我既惊奇导演的表达又对自己眼前的生活产生了疑虑。
应雇主的需求,陈桂林带领的小乐队演唱起一曲极度欢乐的歌,旁边搭建的棚布上赫然写着:沉痛哀悼母亲。
2010年的张猛用《钢的琴》表达着人类已经开始变得不正常的景况,而一部分观影者却认为这是影片的一个笑点。诸如此类的叙述还有许多处,导演用思考过的平移镜头半笑着叙事,正如感受过东北旧的重工业区废弃气氛的观影者感慨的一样:旧的烟囱、工厂的废墟,工人阶级倒下了,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
这是一部分特殊人群认定的主题,平移镜头让人感觉那个世界的人物没有生活的延伸,大家生活在像被两面墙囚禁起来的世界中,隐藏起来的摄影机是一面墙,没有纵深方向的画面背景是另一面墙。对没有接触过电影专业的人,或许理解平移镜头的表达有些难。但你必须知道,纵观2005年至今的中国电影,能如此注重用真正专业的电影语言和电影艺术去拍摄的电影几乎不见。
你是否觉得电影的故事很平常,但看着画面就是有一种静态的美?譬如显影之初,陈桂林和小菊以废弃工厂为背景谈离婚的第一个镜头,你可曾鄙视过离婚的某一方真他妈的操蛋,没钱就玩离婚?电影结局时的镜头打破了整部片子的摄影规范,小菊领着小元,竟然是从回廊似的远方走来的,是谁打破了那面墙?是第一个镜头的仰拍,导演的态度是崇敬陈桂林的,而陈桂林的背后是一个群像,这个群像范畴中的人最后都站在了被打破的平移镜头之中,纵深即千万种可能的未来。
另一种是我认为的主题,完满的一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和生活的关系,影片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这大概是我如此想要推荐这部电影给你的缘故。
发展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社会的发展在《钢的琴》中对应的是工厂改革,个人的发展对应的则是诸如陈桂林和小菊对小元抚养权的争夺,生活对应的则是工厂改革和抚养权争夺。如何处理这一切,是我认为电影要讲的,也是电影承担的很好的一份责任。
工厂改革有一个具体事件,大烟囱要被定向爆破。事件之初,工人们、甚至陈桂林的老爹也加入联名抗议;后发展到陈桂林提出的烟囱改造,把一无价值的烟囱改造为有欣赏价值和长征火箭,汪工赞同并讲了一句话:改造成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改造失败就是一段豪情的回忆。
汪工的这句话,就是我认为的一个解决方案:成功是风景,失败是一段豪情的回忆。
该方案最终是完满解决了大烟囱事件的,被定向爆破当天,人们聚在对面的山坡上,陈桂林给爷们发烟点上,豪情被时间这个维度记住了。
抚养权争夺有一个具体事件,正是片名《钢的琴》。女儿小元提出谁买了钢琴就跟谁走,陈桂林买琴不成就开始造琴,又因为技术达不到正常的木质钢琴标准,经由季哥浇筑了一架钢的琴。从女儿小元的角度看,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都已经被标价,爱就是一架钢琴,价格具体点就是一万元。(我查了某宝,钢琴价格最低是一万元,当然那个时代不一样。)但,纵然爱被标价,陈桂林还是义无反顾的去爱。因为感情这种东西,没有感同身受,没有办法控制。
感情的分量,这是我认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
陈桂林最后答应要娶那个忠贞不渝的情人,或许现代社会叫充满艺术气息的、男人们梦寐以求的炮友,宣布放弃小元的抚养权(这是陈桂林亲口说的,一些影友抱怨没有一篇影评提及小元最后跟了谁,说影评不走心,真的是自己没有用心去看原片),抚养权得到了解决。但钢的琴最终没有用来换取抚养权,而是证明了感情的确有力量,但生活真的不是只需要一架钢琴就行的。
之所以写这篇推荐文章,是因为《钢的琴》值得一看。假若你看了觉得好,不妨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