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什么路是少有人走的,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本书是心智主题的经典读物,作者主要从自律、爱、科学与信仰和恩典4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认为,自律是人生取得幸福的基础,也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我们需要从4个方面去做到自律:1.延迟满足,2.承担责任,3.忠于事实,4.保持平衡。延迟满处对于自律来说非常重要,古人经验总结的“先苦后甜”生活原则被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当我们面临问题时,首先是要面对尽快面对问题,并感受它带来的痛苦,想办法解决它,痛苦消失的同时我们会带来很长时间的满足感。而承担责任上,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要承担,但都做不到,都会用各种借口来搪塞,比如我们会抱怨图书馆里面人脚步声太大影响自己看书,我们会觉得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有客观因素,不是自己造成的,而自律要求我们主动承担问题,我的问题,我来解决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幸福,少些焦虑。忠于事实,道理都明白,但我们都经常选择自欺欺人,比如塑料吸管会影响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少用甚至不用,但我们为了方便还是会去用。而如果能够做到忠于事实,我们就能保持思维的清晰,通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来实现自己的理性生活。保持平衡主要是要控制我们的情绪,做到自我调整,它是一种弹性的约束,我们该发脾气的时候要发脾气,但是需要理智,这个时候的脾气真的是出于情绪上呢,还是真的是这个场合下需要脾气来震慑,要有这种平衡。关于爱的主题,很多作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书里面从自律的角度出发,认为爱首先是自律的源动力,其次,适当的约束自己的爱,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要获得爱,首先要给出爱,而要做到“博爱”需要非常高的自律,大多数人难以企及,所以我们需要将有限的爱给特定的对象,做到自律的爱,它需要实际行动的去付出。在科学与信仰方面,作者提出了潜意识是人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很多时候应该聆听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的暗示,也许就是我们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的答案,而意识的进化也是来源于不断从潜意识里面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心智的成熟在于不断接近潜意识层面,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而做到意识进化的基础就是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去接近自己心灵最深的层面,认识自己的树根在哪里,这有这样我们才能锻炼出强大的心灵力量,从点滴的反省和认知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