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晨起5:00,外出韩马路,三项活动做一遍。
②7:10骑两轮电动车赴诸葛里某栋402室7:50一9:50助教九数。
③10:30抵伊区中医院,找一盒药34元。
④下午2:00骑三轮车载母亲及青梅奶奶,赴伊区看花展。
陪伴母亲看花展
“十一”长假,阴雨连绵六日,到今个7号雨脚方住。下午天光微露,我便决计陪伴九十岁的母亲去观“花间寻趣园游会”。西边隔一家,八十岁的青梅奶奶,亦闲坐无事,于是三人同行。我骑了电动三轮车,载着她们,缓缓驶出村东门。
穿过司马戏曲游园,沿司马光路东行。老母亲坐在车斗里,白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眼睛却亮得很,一会儿指点着路旁的树木花草,一会儿与青梅奶奶絮絮地讲些陈年旧事,声音混在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里,竟也和谐。半小时光景,便到了中信路以南、梁村路以北、玉溪东街以西、玉溪西街以东的花展举办地——洛阳伊滨花境园。
停车于人行道上,举目北望,但见人山人海,熙攘非凡,挤满了游客。我们自南门而入,大门造型别致,上悬着各种标语:“与其精神内耗,不如溜之大‘集’”,“读书破万卷,躺平如有神”,“躺平卷不动,来此把电充”,“谋生路上求索,别忘热爱生活”,“只想躺平,快乐发疯”,“野有蔓草,请勿焦燥”,“女子本弱,上镜则火”,“生活无解,户外撒野”......活脱脱一个解压的所在。老母亲眯着眼看那些字,我一一念给她听。她只是笑:“如今的人,倒会给自己找快乐。”
母亲拄着拐杖,青梅奶奶在左边扶着,我在右侧搀着,三人蹒跚前行。母亲指向何处,我等便往何处,一切顺从她的心意。曲径通幽,此上彼下,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在微湿的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母亲走得很慢,却坚持不要我们过分搀扶。“我自己能行,”她说,“活了九十年,腿脚还算灵便。”她不时停下,指着某处花丛,只说“真好看”三字概括,便又满足地向前走去。
我想起母亲年轻时,为养活我们六个兄弟姊妹,终日劳碌。田间地头,灶前厨下,何曾有过半日清闲?压力二字,她未必懂得,却实实在在地背负了一生。如今到此解压,倒也应景。只是她的解压方式,不过是看看花,见见人,说几句闲话罢了。
广场上十分热闹。湖心岛畔,小桥流水,几只白鹅悠然游过;花形弧廊下,游人如织;那火红的熊猫端坐半空,围满了拍照的孩童。母亲走得累了,我们便在路旁的休闲椅上歇息。她望着从旁经过的蹦跳孩童和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小吃摊前,我欲购一二,母亲却道:“刚吃过午饭,一点不饥!”其节俭之习性,至今未改分毫。
最后自北门而出,沿科技大道归家。此时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笑脸,仿佛是为这短暂的陪伴来告慰。母亲一生看尽花开花落,今日看花展,实则是我在看母亲这朵历经风霜的人间之花。她的笑容,比园中任何花卉都要珍贵。
三轮车缓缓行驶,两位老人坐在车斗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我听着她们的声音,看着道边掠过的树影,忽然觉得,这短暂的午后,或许就是母亲一生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之一了。
花展上的标语教人解压,而母亲用九十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解压——不是逃避,不是躺平,而是在历经风雨后,依然能够为一朵花、一片阳光、一个平凡的午后而感到纯粹的喜悦。
人生在世,所谓陪伴,不过是在有限的光阴里,多看几眼那些终将消逝的容颜。花展终会散场,而母亲的笑容,将永远绽放在记忆的庭院中。
⑤下午4:50外出田间走一遭,三项活动做一遍。见进修夫妇收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