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
【今日主题】
为人子女者,该拿什么来安放父母心?
【一起来品读】
关于其含义,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作为子女,应当要担心父母的健康。如果父母身体抱恙,一定要好好承担照顾服侍的责任。
其中之意,甚为明了。
哪怕深受各种现实因素困扰,应当力求践行到极致,尽心及时尽孝莫迟疑,才不至于有朝一日后悔莫及。
2、只有当父母生病了,子女才需要去担心,至于其他事情,就不用过多操心。因为除了身体的安康与否是关键重要的,其他其实都只算作是小事。这才是所谓的孝道。
这如何解释呢?
在这里,樊登老师提及孟子和学生桃应的一段对话:
学生桃应问:“如果舜的父亲瞽叟杀了人,舜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应该让皋陶(长期掌管刑法的士师)已依法治他的罪。”
桃应问:“舜为什么不去阻止皋陶呢?”
孟子说:“舜作为天子,肯定需要遵守法律。皋陶是秉公执法,舜怎么会去干涉呢?”
桃应问:“那舜应该怎么办?”
孟子最后说:“舜宁肯丢掉王位,抛下国家,也会毫不犹豫地救下父亲,偷偷背着父亲离开。”
舜不干涉父亲,是因为父亲犯了大错,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这是父亲自己的事情,自己无力也无权参与其中。
舜去解救父亲,是因为父亲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这关乎父亲的存亡,也关联整个家庭的安全,子女应该挺身而出,勇敢守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作为子女,不要什么事都替父母做主,在关键时刻重视父母,表现出对父母的关心即可。
所以,自己的父母生病了,尽力地照顾,或者生命安全遭到威胁,全力地维护,这是主要的。
其他的时候,父母的责任由父母承担,自己没有权利,不要试图过多参与。
另外,也不要在各种小事情上干涉父母,爱替父母做主,惹父母生气为难。矛盾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会闹得整个家庭都不和谐。
3、让父母安心,你长大了,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除此以外,其他的事情不要让父母操心。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牵挂担心。
从学生时代,直到我们毕业步入社会工作,甚至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父母都还在为我们忧心,没有个头。
怕我们生病,怕我们没钱花,怕我们没有地方住,怕我们工作不顺利,怕我们不会维持家庭……
这是为人父母的天性,我们身为其骨肉,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到人间,舍不得我们受到一点伤害。
但是作为子女,需要尽力做到的,就是应该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心中的负累。
毕竟,父母的拉扯养育不容易,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
所以,要做一个孝顺的人,应该强大自己,照顾自己,努力管好自己的日子,尽量让父母放宽心。
出远门时,打个招呼:“不要担心我,我会注意安全。”
见面时,他们只需要问:“最近身体还好吗?注意休息。”
只要保障好自己的身体,发展好自己的生活,不给父母制造麻烦,不给父母徒增痛苦,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宽慰。
【小结】
以上三种,哪种最接近本意,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三种可能最为理想。
因为孟武伯是孟孙氏的继承者,而孟孙氏有权有势,有很大造反的概率。只要动了替代鲁君的念头,就离实际造反不远了。
孔夫子向来就维护鲁君的地位,所以提醒孟武伯孝顺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别做危险的事情,让父母省心。
说法各异,我们后人解读时,可以多角度分析。无论哪种,只要能够对当今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有指导性意义,至于何种才是真正本意,已经不再重要。
为人子女者,该拿什么来安放父母心?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以孝顺来定义人生,那么人的一生就是你护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每个人都当:及时当尽孝,岁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