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种原罪。
01
前几天,微博热搜话题#最穷的时候是怎么过的#,引来一众网友围观和评论。富裕的生活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贫穷的生活千篇一律、句句扎心。每一条热评都见证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两袋方便面吃了一周。
1元钱坐公交都得想一想。
勒紧裤腰带。多睡会儿,饿过头就不饿了。
一天只吃一顿饭,早餐午餐忍着不吃,晚餐就拿着一个勺去食堂转悠,看见熟人就挖一勺吃,就这样过了一星期。
用借呗还花呗。
现在还是最穷的时候,还是在熬,天天被打电话追债。
忍,不会告诉任何人,很穷的时候,自尊心一碰就碎。
这样的贫穷,一般都发生在大学或者刚毕业的时候。因为不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又因为自尊使然觉得自己成年了,便不愿向家人伸手;因为不敢考验友情,也不能向朋友开口,所以饿、忍和冒着风险透支或套现,都是贫穷最直接的表现。
这样的状态,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都经历一段时间、或者还在经历。这样的贫穷,让我们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需求,更不敢去奢求诗和远方。首先要解决的,是吃的问题,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低层。
先就业、再择业是贫穷状态下的无奈选择。
不敢创业,没有资本也输不起,是贫穷引发的安全感缺失。
不轻易理财、不敢投资怕担风险,只能存银行吃最低利率,任凭通胀飞起,是贫穷之后的短视格局。
贫穷,让人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如玻璃般脆弱,让人时时刻刻都感到紧迫感。贫穷,让人在面对许多事的时候,永远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而不去考虑其他的长远因素。贫穷,让焦虑和务实被无限放大,让生活显得干瘪而无趣。
02
小黑,是我学生时代相处时间最短的同学,连一个学期都不到。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农村的男生,又黑又瘦,胆小腼腆,同学们都叫他小黑,到现在我也记不得他的名字。只记得他总是低着头,不讲话,担任每天教室门的开锁上锁职务。每天放学都不走,一直把作业写完再走,早上也是第一个来,这样的早出晚归,让值日生统一决定把开锁上锁的工作交给他来做。
有一次我们小组大扫除最后走,我就偷偷问他为什么每次都不回去,他咕囔着说因为家里没人,爸爸妈妈都是天不亮出门,天黑了才回来。早读写作业都在学校,回去就不用开灯,省下了电费。作业写完回去做饭,收拾家务,等爸妈回家吃饭。
没多久班里的小霸王阿哲跟老师告状,说自己的游戏机丢了,就是那个年代单机版俄罗斯方块游戏机。他平时很随意就借给别的同学玩,找不到就告状,而且一口咬定是小黑偷的,说只有小黑有一个人待在教室的时间。大家也都觉得阿哲说得再理。
许是老师私下问了小黑他并不承认,阿哲就闹着要翻小黑的书包。那时候正是课间,老师不在,小黑护着书包,就是不让翻,一帮男同学不依不饶,说肯定是小黑藏的。几个拦着小黑,几个抢书包,撕扯中书包里东西掉落一地。大家看到一张张揉烂又被展开的纸,皱巴巴散落得到处都是。还有一些零食盒子和袋子,像是平日里大家经常买的一些小吃。
全班同学都愣住了,小黑一直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睛,自己蹲下身子去捡地上的东西。小黑的同桌告诉我们,那些纸都是大家写错字就撕掉扔了,干干净净的纸上没几个字,小黑拿来演草的。至于零食,想来也知道,有些同学吃不完扔掉,晚上小黑一个人,偷偷捡来解个馋。
阿哲的游戏机后来被证实是借给后排同学,俩人都忘了。但他并没有跟小黑道歉,而小黑捡零食的事情,却被他和几个男生拿来时不时嘲笑小黑。
两个月以后,小黑就转走了,说是父母要回农村老家。大家的嘲笑也带着小黑的离开一起消失,小黑没有给同学们留下任何有价值的回忆,只是当他在的时候,成为最孱弱的欺凌对象。
我和几个同学后来在街上见过一次小黑,其实他并没有回农村老家,但是他并不理会我们打招呼,当作没看见,跟着父母就走了。他的父母走得很快,像是在赶路,也像是极力要躲着我们。我想,小黑必是将搜书包事件说给父母听,但是大人们不想惹是非,只好继续转学。
我后来没有再见到小黑,也没有听到他的任何消息,不知道长大后的他,是否愿意抬起头来走路,是否愿意多开口说话。
03
小孟,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最勤奋最努力的姑娘。
3年前,我在一家国企做某项目电销团队的管理工作,当时主要是带是实习生。小孟一上来就显得出类拔萃,勤学好问、主动钻研,仅3个月时间,就做到整个公司大团队的业绩前五,且后来月月如此。
因为实习生的薪资制度没有正式员工完善,同样业绩她比正式工少拿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每天就是总结话术、跟踪客户,给自己定的目标打多少电话、拿多少订单,放佛强迫症一般必须完成。同时也追着管理团队问经验,追着质检老师问细节,非要弄明白沟通那么久拿不下客户的原因才肯罢休。
因为觉得这孩子实在勤奋,公司后来专门给实习生追加了一些劳动竞赛,来鼓励那些勤奋上进的实习生。
因为有竞赛的激励,小孟更是把主动加班钻研的风气在公司中带动起来,若不是公司规定晚上9点以后不允许给客户打电话,估计小孟能每天都到凌晨。实习的6个月,小孟平均拿到了每月8K的收入。
看小孟在食堂吃饭总是拿素菜,衣服也都是某宝的山寨爆款,就知道这孩子并不富裕。但是因为她业绩好,又聪明勤奋,着实招人喜欢。我就一直当妹妹对待。周末的时候会请她吃吃饭、聊聊天。一来二去,才知道小孟家里的窘境。
小孟家里是苏北地区的偏僻农村,父母年纪很大,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娶媳妇、生孩子,都是生活压力。小孟虽是老小,但是是个姑娘,父母没有在她身上花太多钱。
高考的时候小孟成绩不理想,想复读,但小孟家里不想花钱浪费时间,希望她尽快上学出来工作赚钱。本来能上三本,但是因为某大专给到优秀学生助学金,所以就拿着助学金读了大专。
但是小孟不甘心,从大一开始就着手边读大专边自考。别人谈恋爱、打游戏、旅游的时间,她都用来泡图书馆和自习室了,别人三年拿不下4级,她两年半就已经拿下6级了。小孟颇为骄傲地跟我说:“自考本科的所有科目我都考过了。等到大专毕业以后,再过半年,就可以申请拿本科毕业证了。”
“你有在准备考研吗?”我觉得小孟这么努力,肯定不止想拿个自考本科的文凭。
“嗯,考完本科的科目就一直准备考研,希望能考个MBA ,以后就可以有更多选择了。”
“你可真棒,不过你要读研的话公司就得少你一个优秀员工了,我还是有点遗憾,不过也希望你能有更好的发展,加油。”我虽遗憾,但还是很鼓励小孟能走得更远。
小孟一直拿着公司业绩前三的名号,在公司待了一年,公司有计划培养她往管理方向走,她却说有辞职的计划。我本以为是要读研去了,她神情暗淡,跟我说要回老家的县城。
细问下来才知道。大哥家里刚添了男孩儿,处处需要花钱,二哥这边后半年要结婚,也要花钱。父亲身体不好,高血压,动辄住院,都得花钱。大哥二哥都是做苦力打工,没有多少积蓄,父母都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家里没有太多积蓄来供她读书,希望她能继续工作,补贴家里,最好能回到家乡,这样方便帮着照顾父母,大哥二哥家里有事,也可以帮衬着。
“你回去了,工作好找吗?”我忍不住担心。
“最近在看一些招聘信息,还可以的。我可以继续做销售,能拿到不少提成,离家也比较近,我每周可以回去看看父母。这样比较安心。”小孟也不看我,整理着客户资料,淡淡地说。听得出来她已经下定决心。
“小孟,其实你值得更好的选择......”我不敢说太多,怕她难受。
“姐,我理解,谢谢你这么照顾我。没关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我年轻,日子苦一点,没关系,以后慢慢就好了。”
我后来时常想,如果把小孟的聪明和用心,放在一个小康家庭的独生子女身上,可能就完全是另一个画面了。
04
我工作初期的一个领导曾经跟我说:任何时候,埋头走路,不要忘记抬头看路。
我想,每一个经历贫穷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那种生活的阻力,无论做什么都因为穷而捉襟见肘,瞻前顾后。内心也因此脆弱敏感、自卑焦虑。富人有近旁的生活和远方的诗,穷人就只有眼前的生存和远方的苟且。
但好在,社会发展到今天,又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
我们知道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凭借努力也可以月人过万,我们知道很多上班族下班开专车也慢慢攒到首付,我们看到在大城市卖水果开餐馆的生意人都是外地人,经济的发展和人潮的集中带来了大量的致富机会。互联网的光速发展,一方面我们让感知被贫穷限制的想象力,一方面帮我们创造大量学习和致富的可能性,让我们把贫穷带来的焦虑,都一点点化作努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动力。
可能小黑和小孟,这一生都要为生活辛苦劳作和奔波,但我想现在的他们,一定不会再为一口吃的或一晚电费而焦灼,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不会再因为金钱而被迫放弃学业。
我后来跟小孟时有联系。美团发展到她所在县城,她负责某个项目的销售,已做到区域经理,嫁给国家电网工作的高中同学,俩人贷款买房,育有一子。
<简宝玉分享会写作交流群日更打卡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