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与混成一体~内外浑成一体时,称之谓入道之修,如如不动

前些天有一名正元内劲修习者反馈、早上训练时手指头疼得有点受不了。之前我们也曾谈到过有修习者骨头疼的事,并作了相应的解释。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指疼与骨疼可以看作是外修与内修的问题。

习武之人常说“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内外兼修”,一般是把有形有象的筋骨皮等实物质当外,把看不见的气当内,并且一般指下丹田。训练了这两部分即“内外兼修”,这种说法也是当今武术典籍中普遍的一种认知。当然以目前普遍的水平,真正能证到这个层次也不易。这是内外兼修之一义,以肉身为研究对象,以实为内,以虚为外,在身内探讨。然后我们把人的存在状态放在更大范围来看,以肉身为内,而以身外无限大的场存在为外,则这时也同样存在一个内外兼修的问题。以文章开头的事例来看,骨头里疼可以看作是气机向体内更深处走,而有易经、易骨、易髓之说,为内修。手指头疼可以看作是体内气机向体外走,寻找向外的天人合一的通道,为外修。这是内外兼修之第二义。而正元内劲更多的是从这方面来考量内外兼修的问题。从这点展开去,我们对运动也就有了新的认知。


我们在“以形化意、以形凝神”中谈到过,运为气之理运,动为由气之理运而引起的肢体动作。合运与动为运动,是实与虚的一种相互呼应、协调。因此如果从内外兼修的角度来看运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肢体的动作来激发体内气机的流转,然后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态实现对接,达到体内与体外的同时运动,方为真运动态。若至于此,人才可以常葆活力健康态。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之动与体外场态的动是两相分离的,没有联系上,体外也就无从动起,也即形与神散,常此以往表现出来也就是体弱。因此反过来,真正的养生之道应着眼于此种内外兼修的运动态,而不仅仅只是肢体的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训练并不是练出了什么,而是你找到了什么。即你感知到的那个东西是原来就存在的,并不是你凭空制造出来的、练出来的,你所做的只是找到而己。这也就是说,当你能感知到手指疼时,是体内气机在寻找与外体气机联系的通道。一旦双方实现对接即为目的达到,而不必进一步把体内气机发于体外。如发于体外则是一种多余,因为体外就早己存在,不必多此一举。同时如常行体内气机发于体外之法,则无异于自我耗损而有折寿之弊。

当周身窍要皆实现内外对接、周身通透之时,身内与身外也就浑成了一个整体。所谓的浑成一体即内外原本存在,但互不关联。现在关联、对接上,就成了一个整体,浑然一体。但如果你把体内之气发于体外,体内之气与体气之气混合成一种新的状态,则为混成态,而非浑成态。浑成与混成的区别也可以理解为,新兵通过队列训练达到与老兵同样的队列标准,就浑然一体了。但如果新兵加入后老兵受到了影响而在不自觉中原来的队列动作有了某种改变,则新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形成了一个新的队列形态,这个队列形态即不同于原来的,也不是新兵的,为混成态。这也就是说,对于修习者来说,天道之运是原来就存在的,我们所做到的只是顺应而己,而不是自己去创造、增加什么。因此如果我们以人体身内与身外场态的存在为内,而以整个大宇宙的运化状态为外,则此时的内外兼修也就具有了更新的含义。同时当此内外浑成一体时,也才可以称之谓入道之修,如如不动。


诗情画意里习禅、点点滴滴中悟道       正形正心、道法自然 、认知自我

妙参阴阳、养性益命、 以书合道       善接有缘,欢迎关注、分享我的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3评论 0 33
  • 爱情之苦:东风恶 欢情薄 严歌苓十一岁到了成都军区文工团学舞蹈,成为了一名芭蕾舞演员。 因为成分不好,她必须要更刻...
    徐澍初阅读 361评论 0 0
  • “八段锦”是传统养生保健的上乘功法,具体起源不可考证。明清以前,“八段锦”只在皇亲国戚之中流传,可见其珍贵...
    張長生阅读 9,837评论 0 1
  • 吹最温暖的春风, 和最舒适的人在一起。 听最动心的音乐, 与最善良的人同行。 看最迷人的花, 读最走心的诗。 做最...
    庄子鱼凤翔九天阅读 238评论 0 7
  • 雪,下大了。 一片,一片,白茫茫一片,它们像一团团棉絮,穿过我的头发,穿过我的手掌,没有触觉,没有温度,没有想象之...
    田禹治阅读 1,162评论 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