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很完美!今天三首还琴都很不错。早上上了一节课,我差点就要抱着她弹了。手型没有,人又坐不住,我差点都要对人生失去信心了。刚刚听了你的还琴,又找到了教琴的喜悦和信心。
出门褪鞋套的时候,林老师仍旧不吝赞美之情,女儿特别的高兴。我边下楼梯边抱着女儿的脸猛亲,两个人是说说笑笑的坐车回家。
半个月前,女儿对弹钢琴的回避厌恶情绪达到了极点。弹琴前找各种拖延,弹琴中吵着嚷着一次次的上厕所,一首曲子弹很长时间还在原地打转转。手型有问题,不唱谱,节奏也不稳定等一大堆问题。我坐在一侧写自己的文章,或抱着弟弟坐在旁边陪弹或抽身出来就安安心心陪练,效果都很一般。三番五次之后,我没有了耐心,叮嘱的声音提高八度,变成变成了噼里啪啦的训斥。女儿在钢琴前梨花带雨的挤着哽咽的声音艰难的唱着谱,弹着琴,比发飙之前的效果会好一点点。
这种靠母亲身份的威慑和强权把女儿逼到琴边,又用同样的方式让她认真的弹的现状让我特别有挫败感。她说:我一想到弹琴就觉得心里有块石头。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想放弃了,钢琴不但影响了母女感情而且给女儿造成了心理负担。另外,在每天打了两个小时网球之后,还弹琴45分钟,完成作业的时间所剩无几了,原来的每天15分钟的家庭演讲也半个月没有展开了,每天都搞得很紧张。
第一、思想上端正态度。
告诉了她,网球的玩的两个小时是建立在弹琴和学习好的基础上,是对其他方面都完成的好的一种奖励。如果琴弹不好就表明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候在弹琴上,那么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打网球的,这种情况下,要取消网球。
第二、建立团队,共同促进
建了一个班级里的所有琴童的群,取名“空中音乐会”,鼓励其他家长把孩子每天弹琴的视频发到群里打卡。同学和家长表扬她手型好,她得到表扬后非常开心,越发注意自己的手型。同时,群里的孩子们琴龄都比她长,曲子自然也较难,她看了人家视频后发出“家里这么吵,她仍旧弹这么稳定”,“这么复杂的曲子都这么流畅”“好好听啊”的各种感慨。在群里@其他同学表示要向她们学习。
第三、研究方法,形成定式
以前弹琴很随意,曲子简单,一两遍就弹熟了,现在曲子多了复杂了当三五遍弹不会的时候就很烦躁。我们通过谈论确定下来:
拿到一首新曲子先唱谱,
谱唱通了在左手右手分别弹,
分别弹两遍,如果熟了就两手合奏,
如果不熟就弹五遍,但不超过五遍,
合奏的次数也是五遍,能熟练弹奏的话这条就过了,
不熟练的话的话找到不熟练的地方,单独弹相应小节,也是五遍
通过这套程序下来一半曲子都能弹熟,如果五遍还不熟练的话也不再多弹,以免引起烦躁的情绪,让她感觉到弹琴是个无底洞,再怎么都弹不好。这个时候就果断结束弹琴,让她第二天再谈。往往第一天弹不好的地方,第二天能迎刃而解。
同时,每天弹琴定好闹钟在50分钟内,不像以前以弹好一首曲子才结束。不管是否能弹好,时间一到就要结束弹琴,让她保证在弹琴的时间里高度的专注,因为知道时间是有限的。偶尔也会逗逗她说:这首曲子只给你弹几遍的机会,不管是否弹好,都要结束了。这个时候她会特别珍惜弹的有限的几次机会。如果最后一次弹不好了,她还会请求再多弹两次。可能,这算是我的饥饿疗法吧。
有了思想的沟通,身边的榜样加上学习方法的定式,每天的弹琴比以前顺畅多了。上周还琴前,当她弹好了一曲比较难的曲子,她说:妈妈,我弹这首的时候心情特别好,很有成就感。今天早上在去老师家之前练琴的时候她说:妈妈,这首曲子我感觉我弹出去《野蜂飞舞》的水平和感觉。
这个时候,我会跟她说:你弹琴的时候心情很好,你的钢琴你的乐谱都感受到了,你的身体你的手指也感受到了,它们跟你齐心协力就奏出了和谐的曲子。
我也会给她说:是的,我也感受到了你美丽的心情,你知道吗?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你不说话,就能通过琴声把你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别人。
我依旧在钢琴的另一侧写我的文字,享受着从女儿指尖流淌出来的曲子。我所理解的和我想要的母女情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