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 要想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打消“多就是好”的念头。(P01)
2.人类最大的罪竟然不是杀人、恐吓和暴力,而是不快活。杀人、恐吓和暴力当然也是罪恶,不过那些基本也都是不快活所导致的。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随着别人心情的起伏有所波动,而是应该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快活引力圈里来。
3.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采用的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P3)
4.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P003)
5.自己在潜意识里似乎很是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觉得用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很合适。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P14)
6.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P02)
7.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P10)
8.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为技术。要采取的行动是断舍离。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9.当决定“断舍离”的时候,你会遇到“断掉、舍去、离开”的痛苦。你应该充分地去品尝那份痛苦。如果从痛苦中逃离,行动就会停滞;如果和痛苦对立,行动也会停滞。当你接受了正在品尝痛苦的自己,你就能从那里得到恢复,继续向前迈进。
10. 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那么就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当身边只留下了适量的物品,性能又高,又美观,那么你居住的空间里放着的,就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了。这其实是一个连收纳物都不需要的空间,是连收纳术都没有用武之地的世界。这样的住所可以改叫“自由空间”,是断舍离的最终目的。(P21)
11. 房间里堆满破烂,就会释放出影响心情的废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间接陷入慢性中毒的状态。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12.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