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籍是浙江海宁,而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在无锡.。记得从前有很多时候跟父亲回祖母家过年是一件有趣的事,需要先乘火车到上海,然后转火车到沪杭线上的长安镇,再转乘一个多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位于盐官镇的祖母家,路途并不算遥远,过程却相当麻烦,尤其是遇上了雨雪的天气,行程就变得异常艰难,可是小时候的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过年是新奇的!
那时坐过的铁棚车,轮船,途经的浙北小镇如今都成了记忆;其实海宁盐官不单单是一个观看钱江潮的圣地,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有石板铺成的长长窄巷,街上是那种带门板的老式店面,还有评弹演出的茶楼,如果你看过林家铺子的电影,那么就会很熟悉这样的情景;小小的河流和街道平行而默默的延伸,一座座石拱桥连接着河的两边,不仅有枕河的人家,也有一种沿河的廊街,没有去过现在流行的几个江南古镇游(乌镇,西塘,同里,周庄,甪直等),但是看到了那些古镇的照片是如此得似曾相识,只是多了一些商业的味道,少了一些原生态的纯真。
稍稍远离街道,你就会发现大片的桑树田和翠竹林,这是当地见得最多的景色,只是冬天的桑树没有树叶,只有像梅树那样的虬枝,祖母在世的时候曾经听她说过越剧《何文秀》唱词中的九里桑园指的就是盐官的九里桥,可见自古这里就是一个蚕丝的产地。竹子是那种长得秀气的那种,并不是高大的毛竹,因此很有一种朴素而淡淡的诗意之美。
记得祖母家的灶台,大概平时不常用,那时一般都是烧煤炉的,而过年因为人多菜多,因此也架火烧起了灶台蒸菜,而我那时看到这活挺有意思的,就抢着来添柴烧火,用凿空的竹筒往灶膛里吹气增氧,看到那烧得旺旺的火苗和锅上的热气腾腾是别样的开心,这样一大家人在一起过年是红火,也是热闹。我和母亲还特别喜欢吃那边的青菜,百页,豆腐干和请人打制的糯米年糕,如果说蔬菜是因为比较城市新鲜的话,那么其它食品制作的区别应该是工艺和传统了,总觉得在无锡买的与浙江比较相差很远,真是怀念!
祖父祖母去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盐官镇,半年前我看到别人到海宁旅游回来后贴到网上的照片,小镇的变化似乎很大,也开发了好多新的旅游项目,以前观潮的海塘现在也拦起来收门票了,陈阁老的故居门前多了一条新造的古式风情街,石板的街道变成了水泥路,海神庙也修葺一新,更添了古典的城楼和吊桥来招揽游客,王国维的故居是我唯一没有参观过的地方,唐代的安国寺经幢应该还是原样......
想到了那样的悠闲小镇,那样的明清建筑,那样的方言习俗,也许什么时候应该再去走走,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