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去年的情人节的主题是“狗”
狗眼看企业
2012/2/14
企业有寿命,就像人肯定要死的一样。
英国就有一个300年俱乐部,只吸收300岁以上的公司为会员。世界上不乏高寿的跨国公司,如瑞典得斯托拉造纸和化学公司,始建于13世纪,日本的住友集团已有100余年的光辉历史,美国的杜邦公司已近200岁,英国的皮尔金顿已领风骚171年。
但是平均来说,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1000强平均寿命30年。
日本的情况,《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
在中国,数据更可怜: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连富豪榜也是走马观花:1999年的前50位首富中,只有9位还在2002年的排行榜上。
看来企业能做到狗的年龄------1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是事实,也是常态。但是似乎我们很不愿意看到这个,我们希望“基业长青”,我们要做百年老店,我们也因此看不上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们一直可以喊,喊得比他们的寿命还长得很久很久……
但是这是一个常态。尤其是进入无边际竞争的动态经济和政治环境下的当下,在信息社会下的虚拟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当下。
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常态?也许需要调整我们的常识:我们要看用狗眼看企业,我们不能用长寿百岁的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企业“丛林”。
冷静看这个“通常来说企业是短命的”这个事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从股权、产品和品牌、人,这三个角度分开看企业,这个“短命”有各自的意义。
作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看,无论是VC还是PE,还是founder,还是IPO以后的2级市场的股民们,他们以赢利为唯一目的,所以10年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就连提倡价值投资的巴菲特都很难,除非是“忘了有那么回事”。因此,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企业的“短命”,很多企业,即使名号还在,股权也是几易其手了的。
从用户和市场的产品角度看,产品的不断更新,一个产品的生命线,从金牛到瘦狗也是很快的,从当下最牛的iPhone来说也是,现在iPhone4发布在即,原先的iPhone就很拿不出手了。产品的短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人们消费主义以及瞬时消费主义盛行下的结果,在企业中往往是用产品来定义一个BU(business unit)的,一个产品被淘汰,也就是这个BU死了。
再从一个角度看,雇员。对雇员来说,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以及“元老问题”等等,可以看出端倪,就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也是树移死,人移活。一个企业本身生命的短和长,与人生的短和长,似乎关系也并不大,无非是简历中的一行而已。
从以上三个“短视”力量的驱动下,企业的短命是必然的。那么是什么力量来驱动“基业长青”,毕竟IBM这样的百年企业,除了他的产品以外,IBM得到了我们的尊敬。IBM这个蓝色LOGO变成了一种象征。
似乎是品牌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是可以百年的。它似乎是可以脱离股权、产品和人这些“消极的短期效应”而独立成立的。李白死了,床前明月光流芳百世。这个剔除“钱”以外的东西,恰恰是可以脱离“狗命”的。
这个似乎很矛盾,企业不就是为了赚钱才成立的吗?这次铮铮之词之下,大家可以看一下什么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含义:为客户创造价值。注意,不是满足用户需要。
为全球用户创造正向的、积极的价值。这个价值往往是普世的。在这种创造价值力量驱动下的公司,可能会超越其股东的百年生命,甚至超越国界,超越国家的寿命。
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创业,还是参与创业,还是选择打工,我们都有了积极的一面,有了超越狗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