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菜头
原文链接
最重要的信息最先说:
1、5分制给3.5分。
2、推荐2D观赏。
3、没有血腥暴力恐怖镜头,可以带小孩子一起看,但记得要找配音版。
4、我自己掏钱买的票。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现在来讨论一下电影吧。说到这部奇幻漂流,之前我一直觉得它和电影《大鱼》很神似。看完小说之后,心里默认出现的导演就是蒂姆.伯顿。都喜欢说蒂姆.伯顿什么黑暗系,什么哥特风,我就觉得他是个有童心的导演,想象力无边无际,最适合拍这种奇幻电影。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是李安。不过李安也很好,他改编原著的时候发挥稳定,拍出来的片子和原著相得益彰,这是他的长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那种把极为恐怖的事实变成童话的活计,并非是小说作家的原创。想一想看,《野天鹅》里公主跪在荨麻上,《灰公主》里两个姐姐砍掉的脚后跟,以及阿里巴巴用热油一勺勺浇死40个强盗。它们仔细想起来,不都基于极为恐怖的现实么?但是好故事就得这样,喜羊羊和灰太郎面对着同一口锅,强烈的求生欲和食欲发生碰撞,才会有想象力上下其手的空间,成为一个绵延不断的传奇。
坦白说,李安导演在这方面不算是很强。他擅长绵密的编织情节,用翔实的细节和镜头把电影支撑起来。如果你看过原著的话,会发现头30分钟的戏份虽然被很多人抱怨为乏味,但是里面许多台词都有来处,而且和后续的情节对应得丝丝入扣。看过原著的人,在这些小点上会非常喜欢,觉得导演在银幕后面和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彼此心领神会,就像是共享了一个秘密。
与此对应的是,片子镜头努力做到了美,可缺乏灵气和想象力。看过电影的朋友回忆一下,有没有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除了海难部分,几乎所有的“奇幻镜头”基本都在静止的睡眠上?无论是发光的水母和海藻的一场戏,还是浮岛上的淡水井,或者是漂流过程中的霞光漫天,统统都是在静水上。因为只有在静水上,李安才方便把大海处理成一幅画布,好在上面渲染各种光影和特效。只是这么一来,不免让人感觉到很乏味。当然,当然,这里也可能有一个很强的辩护:李安在这些镜头处理上,故意强调了这些和现实悖反的地方,以此强烈暗示整个故事无非是脑海里的一场想象,所以用这种主观想象的表现手法。仁者见仁吧,我个人觉得太重复,不是很喜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片子的节奏。我认为要讲述这种悲惨现实的童话版,就一定要轻快流畅。就像是讲述自己的悲剧人生时,唯有用仿佛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冷静口吻,才可能让听众觉察到这种刻意的疏离之后倍加感受到当日的沉痛。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节奏上怎么说呢?有点结结巴巴的,不是很通顺。前三十分钟之所以有人感觉到沉闷欲睡,原因就是倒序不够顺滑。从名字讲起,到背诵了四黑板圆周率的小高潮,没有一种自然流利衔接的感觉。而是重复让同学们取笑名字,取笑,再取笑,显得手头没有多少办法。从谈论宗教开始,再到宣布要受洗,又构成一个小情节的高潮,同样也不是很顺滑,好像少年是专门找了本信仰手册去体验宗教一样。不过,也不好过分指责李安。因为印度少年的生活距离他太遥远了,让他拍出《美国往事》,或者《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种感觉,有些强人所难。
最让我失望的是关于孟加拉虎的处理,原著中一人一虎的对峙关系是最精彩的部分。进退之间,扣人心弦。李安的镜头之下,那头老虎像一头真的老虎,反而是全片中最真实的角色。可在我看来,这部片子里的老虎应该如同拥有灵魂,可以用眼神和人对话才对。如果它能长出双翼,腾身飞起,我也不会觉得很突兀。毕竟,这是一个奇幻故事啊。更何况这头老虎存在的意义,就是主人公内在自我的投射啊。它怎么会是一头普通的老虎呢?
总体而言,李安中规中矩地把原著变成了一部电影。中间有一些极为炫目的镜头,例如巨鲸跃出水面的一场戏,让我想起了徐克版动画片《小倩》的开头。他很忠实地按照小说的叙述,把故事复述了一遍。结尾的时候,大概是找不到合适的电影手法,如同小说中那样,以主人公自叙的方式,给出了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让人觉得不够解渴,也不够止痒。我想,最大的原因有两个:1、李安没有切身的印度生活经历。2、李安对大海的了解和喜爱,远没有达到卡梅隆那样的狂热程度。
有人说,这部电影可以跟《阿凡达》相提并论。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阿凡达》里有一种童稚的狂热,就是一点一滴把自己的狂野想象完全表达出来的笨拙。李安没有这种东西,他需要做的是把原著一点一滴搬到银幕上去,如同一个工程师那样一丝不苟。如果把电影是为一种商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毫无疑问的年度精品,可它并非是一部经典。值得你周末去电影院看,但是不会在多年后一再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