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高度紧张的形势很快影响到了资本市场,一些信托公司开始收缩战线,多家券商亦非常紧张,赎回现象大增。
文│本刊记者 宋奕青(@加菲虎头)
月末、季末、半年末,在这个让金融机构异常敏感的节点上,资金面紧张从银行间拆借开始,逐步蔓延。
“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涟漪效应会波及理财产品市场、票据融资市场和信托领域,接着是那些高度依赖影子银行的借款者,例如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和开发商。预计融资成本将上升,风险大的借款者获得贷款的机会将减少。”巴克莱银行6月27日发布的报告称,央行声明平息了市场,但是难以避免涟漪效应。
基金:赎回量创历史新高
银行资金骤紧,令处于全市场流动性底部的货币基金首当其冲。6月20日,货币市场1天回购利率一度触及30%,创新历史高位,资金面紧张可窥见一斑。
“虽然对银行6月揽储的传统习惯有心理准备,但市场如此缺钱以至于渠道几乎无暇顾及销售的情况还是让人始料未及。”某家近期刚募集完新产品的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如此坦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当月成立新基金28只(A/B/C合并计算),首募规模共计397.05亿元,不仅是今年以来各单月中吸金最少,也创下了自去年10月以来新基金成立规模的新低。对比今年以来各月数据,从规模看6月吸金水平最低,1-5月首募规模分别为583.60亿元、566.05亿元、966.97亿元、429.97亿元和661.77亿元。
据了解,6月25日,一只平时业绩较好的大型基金公司百亿级货币基金就已被赎回60亿,几乎所有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都已被赎回过半。截至今年1季度末,货币基金总资产规模6409亿元,而二季度末货币基金的规模很可能仅剩下不足3000亿元。一位基金公司分析师坦言,货币市场基金受资金面影响最大,净值也跟着下跌,很多机构都在考虑在资金面紧张的时候赎回货币基金,货币基金遭遇赎回或将成为趋势行为。
面对赎回,基金经理为变现资产度日如年。除了天治基金公告提示负偏离超过0.5%,绝大多数货币基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偏离。这已经是继2006年和2011年之后,货币基金第三次出现集体困境,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之重再度凸显。
“通常年中金融系统的资金面都会出现紧张,但这次的局面是罕见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处求人借钱、求客户不要赎回,如同杨白劳过年关熬日子。大部分公司要做到的是保赎回款,除了提前支取存款,哪怕交易违约。这几天质押式回购的清算的确出现不少违约行为。”上海一家货币基金经理称,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同行一度不再愿意和基金做交易。
此外,“钱荒”致使6 月债券基金跌幅达到1.96%。“资金面紧张是元凶。”某分级债基基金经理表示,近期资金面紧张,机构纷纷抛售手中资产,引发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债券基金净值下跌,杠杆债基正是在此预期下市价大幅下行。
“从杠杆债基产品设计来看,杠杆债基具有双重杠杆,即债券投资的杠杆和结构性杠杆,因而在债市下行中,杠杆债基的跌幅会较普通债基更大。”招商证券基金分析师如是指出。
由于杠杆债基是上市交易型品种,在市场整体资金面紧张时,资金可能会抽离此类品种转而去追逐较高收益品种譬如逆回购等,这将加剧其市价波动。
此外,在这波钱荒中,受波及的不仅是普通的基金公司,此前背靠大树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发行也受到一定影响。
统计显示,民生加银策略精选首募4.15亿元,有效认购户数3428户;工银保本3号同样仅募集4.75亿元,有效认购户数3525户。
此外,农银行业领先首募8.64亿元;工银信用纯债两年定开债券首募12.14亿元;建信消费升级混合、中银美丽中国股票、交银成长30股票分别首募12.43亿元、12.58亿元和20.25亿元;浦银安盛季季添利首募最高,达24.65亿元。
“银行系基金凭借股东优势在平时发行时占据优势,但当银行也缺钱的时候,即便是股东,也难以对新基金发行产生热情。”分析人士表示。
受访基金经理纷纷表示,“钱荒”还将继续,目前资金面紧张情况有可能延续到7月份。
券商:流动性风险暴露
“尽管此次资金紧张爆发在银行,但受流动性紧张波及较大的应该是靠通道业务冲上规模的券商资管。”一位券商的资管业务负责人说。
6月21日至6月25日,银河水星2号暂停赎回5日,一度引起市场紧张。
这位负责人说:“水星2号出现兑付危机主要是因为主动管理能力出了问题,钢丝没走好,债券仓位太高,没有及时降下来。”银河水星2号主要投资投资协议存款和1年期内票据,这让业内不得不将其与同期的银行联系在一起。
6月20日,银河证券发布公告称,由于目前市场波动剧烈,严重影响了水星2号的正常流动性。为了维护此集合计划稳定运行,保护现有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计划自2013年6月21日起暂停退出。
“我相信银河证券做出暂停退出的决定也很艰难,初衷是负责任的,不想让现有持有人亏损,但也让流动性危机暴露在大家面前。”一位熟悉银河资管的人士称,“应该是客户前几天连续赎回,投资经理无法变现,无法变现的原因是投资的票没人接盘,无法兑付,且赎回客户很有可能是机构客户,导致根本来不及调整结构。”
公开资料显示,“水星2号”的投资标的为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中短期金融工具(包括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三年期国债等)。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水星2号的债券仓位仍高达81.95%,其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款合计只占总资产的10.03%,如果赎回超过10%,债券又卖不掉,该计划就没有现金进行支付。
水星2号并不是个例,业内人士表示,货币市场资金紧张对券商货币市场产品造成压力很大。庆幸的是,在流动性紧张三日之后,央行即明确表态将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波及面没有继续扩散,银河水星2号也在6月26日恢复赎回。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严禁资金空转旨在借机打击影子银行业务,逼迫银行把表外资产转入表内。所以,券商资管中最具有政策风险的当属定向资管业务,它扮演了“影子银行”的角色。
2012年以来,券商资管也成为影子银行的重要通道,隐藏了不少银行表外资产,如果目前的钱荒继续发酵,大量资金被强行并入表内,那么通道业务就会大受影响。
截至2012年末,券商资管规模整体突破了1.3万亿元。其中集合理财管理资产规模只有990亿元,而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从2011年底的1300亿骤升至逾1万亿。
眼下,券商资管已经开始调整通道业务扩张速度。以中信证券为例,截至今年3月底,中信证券的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约3000亿,在年后的4个月中增长了约500亿,其中集合理财数十亿。与去年年末以来的三个月2300亿的速度相比已经大大降低。
另外,据媒体报道,目前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正在沪深交易所测试资管“小集合”的挂牌交易,此举或将为银行规避“8号文”,将非标资产转化成标准化资产提供新途径。
据了解,券商用标准化的资管“小集合”投资非标资产,然后与银行理财资金对接,就完成了银行理财的非标转标,但小集合不能直接投非标,一般要通过集合信托,所以一般就是理财-小集合-集合信托-非标资产的处理方式。
而且,如果银行的信贷做出调整,表外业务受到限制,那么部分融资需求就会转到券商,券商的融资类业务比如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就会获益。
信托:单一信托面临断供
近期在银行间市场突然出现的流动性紧张,让背负“最大影子银行”名声的信托行业余震不断。
依靠银行输血的单一信托面临断供,集合信托也因为收益普涨的短期理财产品而遭遇客户被抢,更大的兑付危机在持续上升的社会融资成本的阴影里慢慢降临。多地传来的监管摸底兑付行动,更被业界看成是货币政策大调整前的考察行动。
“银行断供,大金主因为流动性紧张也犹豫不前。”某信托公司刘先生说。他所在的信托公司从5月开始就感受到压力,最近一个月整个公司就成立了3笔单一信托项目,不到去年同期的1/3。“好几个项目本来都谈好了,机构那边却放不了款。”
这几天,刘先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跑银行,协商之前的融资项目放款。不过,他知道一切都是无用功,在被很多同行挤满的办公室里,银行的人显得比他们还着急。一家银行近日设计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已经超出了信托能够承接的范围,这意味着银行愿意贴钱融资周转。
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中,在近9万亿的信托资产规模中,近7成是单一信托,而银行理财资金则是最大的购买者。如今,随着最大金主陷入“钱紧”状态,单一信托发行也陷入困境。
各地传来的信托摸底风声更让人紧张。近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的多家信托公司收到银监会非银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着重上报2013年6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信托项目情况,并要求写明上述信托项目明确的兑付资金来源。
与往年相比,这次如此细致的要求说明资金来源实属罕见。一位信托公司的副总分析称,监管层此次摸底极有可能是为了考量在这一次央行的“金融测试”中,作为银行信用链延长部分的信托产业的兑付风险到底多大?这也许是在为货币政策调整前的剂量考察。
近年来,在银根紧缩、各行业融资需求强烈的情况下,信托成为资本市场的“高富帅”,规模急剧扩张,收入奇高。在2007-2011年5年间,信托产品收益明显高于同业却从未发生风险事件,投资者普遍形成了“信托零风险”的惯性思维。
由于信托牌照稀缺,信托公司重视自身信誉,所以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信托公司必须自己兜底,但是没人愿意打破刚性兑付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托的“刚性兑付”未来不会被打破。
“钱荒”对信托最直接的冲击则是即将到期的信托兑付问题。仅以信托中的大头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量来看,公开统计显示,2013年集合资金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为2000亿左右,这一数字较去年多了500亿元左右。上海一位信托人士表示,今年到底的信托产品,大部分要等到年底兑付。此时“钱荒”对于信托产品的兑付更多是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这对接下来信托产品的发售是极大的利空。
一旦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滞涨阶段,房地产信托产品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兑付问题。一旦房地产信托出现系统性风险,刚性兑付就只是个影子,根本不可能兑现。
目前,中国金融系统的去杠杆效应,正在影响房地产行业,部分房企依靠信托融资的方式会受到限制,开发商的现金流也会变得紧张,这将增加房地产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风险。
“信托公司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安排。”一位信托业协会理事撰文表示,对于银行的“去杠杆”持续下去,最明显的影响可能是信托的资金来源进而影响到信托的规模,更深层看,可能影响到信托的资金池问题、项目安全问题以及接盘处置风险的市场基础等等问题。从这样的角度看,宏观货币政策对于信托行业的影响应该是渐进式的。
值得注意的是,“钱荒”引发的连锁反应在近期发酵,后续能否得到缓解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