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上海等都市文学相比较,广州有着与北京同样悠久的历史,比上海更长的历史,但是在京派文学和和海派文学长期兴盛的同时,广州城市的文化表达,特别是文学的表达却要欠缺很多。作为一个新广州人,从西北到岭南,经过不适、抵触到适应、喜爱,再到今天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感觉自己已经逐渐融入了这个城市,在广泛搜寻广州城市的文化表达而不及的时候,以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城市,表达城市,似乎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以系列的方式,透过生活感受的方方面面,呈现一个新广州客眼中的城市,就成为心中时刻涌动的暗流,愿这种记叙能够成功广州文化的一种文字表达。
一、广州的出行
来到广州已有近十年,但由于一直没有去考驾照,公共交通就成了我出行的主要方式。尽管广州有非常发达的地铁系统,但我还是更喜欢坐公交车,除非是时间紧迫,或是没有公交车可用,毕竟公交车的速度更慢,同样距离花的时间也要长的多。坐公交车一是不用像地铁那样麻烦的倒车,也没有地铁上那么多的人,更重要的是一旦你坐在公交车上,心情就放松了很多,尤其不是出行高峰时,可以悠闲地坐在座位上欣赏城市的风景,观察各色人物等。通常我会带上耳机边听书边看风景。而我经常坐的线路是从小区门口直达北京路的66路公交车和在广外转上专线1路去大学城的车,车上人都不多,上车都有座位,沿途的人都比较少,我每次都是在这样的公交车上感受广州,感受广州的城市生活。这是一个从城中村开往市中心的线路,沿途既有城中村里的凌乱、无序,又有老广州的拥挤和烟火气息,还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一条线路基本上可以体验不同状态的广州。仔细观察,车上的乘客大多是打工者,附近的村民和沿途上车的广州本地老人。路上有105国道两旁大量的汽配店和四S点,仿佛各县城入口处的各种维修店,完全没有现代感;而白云大道的绿化和宽阔的马路,又使你感觉到广州花城的迷人魅力;当然,小北到处可见的黑人,使你仿佛置身于某一现代化的非洲城市;只有文德路的书香与密集的门店,才会使人意识到这里原来是商业发达的都市;而北京路的繁荣与拥挤,显露出广州城市的历史和现代城市的风貌和格局。这就是广州,一条线路基本可以领略城市的全部风貌。尽管少了高大上的感觉,但更为亲切、可接近。这就是与与北京上海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