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题材的电影固然是让我们高兴的好事,在社会这个清清浊浊的一潭水里掀起了一片涟漪。那么,随后的问题来了: 然后呢?谁来做点儿什么?家长?教师?学校?相关部门?要不要做?做什么?如何做?想起来前年暑假,一个偶然机会和导师跟帝都某个教育权威部门一个研究员一起吃午饭时的情景。导师是专门研究校园霸凌的,想寻求在北京的合作机会,研究帝都中小学霸凌情况。研究员说:“这个课题还是不要了吧,太敏感!”我一阵恶心,差点被此人的话噎死。
曾经《少年的你》,现在还好吗?从6点观影结束到8点,老公、弟弟和我,仨人可谓是唇枪舌战,刀锋相见,足足辩论了两个小时有余。且先不评价影片的好坏,就看这架势和情形,某种程度上说,它产生了影响力,它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