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吉林
  • 美感时自来
    ——给朱老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老:
    您好!我近日拜读了您的《谈美》一书,其内容通俗易懂,如饮清茗一盏,书中提出“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欣赏和创造、艺术与人生等关系做了明确定义和论证,充分体现了您作为一位美学家的高深造诣,通晓中西,学贯古今!在此,我想对书中的一些内容结合当今生活谈谈我粗浅的理解。
    一.美与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
    您在书中说到,“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所以,美与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而这个距离必须是适当的,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种距离感王维描绘得十分到位,他在《终南山》中写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无论是向前看还是往回望都是一片白云青霭围绕,唯独自己所在之处无白云,若是前进几步,亦是同样的景象。我想,从美学观点讲,距离自己太近的地方,往往不能放下一切心思专注地去欣赏,但远处的景色却勾起人聚精凝神的欣赏,这样,美感也就产生了。对于我们来说,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了肩上;莫用功名利禄去衡量身边所有的事物,将其放得远一点,以欣赏的态度观之,未尝不是积极的美学态度。
    二.科学的活动也还是艺术的活动
    许多人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其实不然。您说过,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这样真、善、美变成了三位一体了。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冠军陈更是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亚军孙晓婧是中国科学院理工科博士,她们不仅是将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项目作为一种艺术,更在更广阔的世界寻找艺术,于是她们爱上诗词。她们的例子告诉我们,艺术与科学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有的只是看事物的态度,当实用转化为欣赏,科学也就是艺术,当欣赏转化为实用,艺术即成科学。这也告诉我们,事物的艺术性和美感一方面取决于事物本身,但更多地取决于主观的态度。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和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的欣赏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
    三.天才与灵感 美学的作用
    遗传和环境对天分有一定影响,但还是人的努力起主要作用。灵感是突如其来、不由自主而又突出其去的,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但它应有知识作为基础,还有日常中意象的蕴蓄与积累。“功夫在诗外”即是如此,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到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翻译出来。
    这也便是我们学习美学的原因之一了,它让我们的潜意识不断在酝酿。但美学的作用不止于此,它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拓宽自身的胸襟,培养豁达之情操,用美的态度去触摸和体察世界,从而净化我们的人生。此外,美学也具有广大的社会意义:“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谈美》一书是朱老您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中国广大青年所作,我在您的书中受益匪浅,深表感谢,也希望当时您以书济世的愿望得以实现!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郑一
    2019年2月15日

  • 美感时自来
    ——给朱老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老:
    您好!我近日拜读了您的《谈美》一书,其内容通俗易懂,如饮清茗一盏,书中提出“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欣赏和创造、艺术与人生等关系做了明确定义和论证,充分体现了您作为一位美学家的高深造诣,通晓中西,学贯古今!在此,我想对书中的一些内容结合当今生活谈谈我粗浅的理解。
    一.美与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
    您在书中说到,“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所以,美与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而这个距离必须是适当的,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种距离感王维描绘得十分到位,他在《终南山》中写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无论是向前看还是往回望都是一片白云青霭围绕,唯独自己所在之处无白云,若是前进几步,亦是同样的景象。我想,从美学观点讲,距离自己太近的地方,往往不能放下一切心思专注地去欣赏,但远处的景色却勾起人聚精凝神的欣赏,这样,美感也就产生了。对于我们来说,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了肩上;莫用功名利禄去衡量身边所有的事物,将其放得远一点,以欣赏的态度观之,未尝不是积极的美学态度。
    二.科学的活动也还是艺术的活动
    许多人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其实不然。您说过,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这样真、善、美变成了三位一体了。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冠军陈更是清华大学理工科博士,亚军孙晓婧是中国科学院理工科博士,她们不仅是将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项目作为一种艺术,更在更广阔的世界寻找艺术,于是她们爱上诗词。她们的例子告诉我们,艺术与科学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有的只是看事物的态度,当实用转化为欣赏,科学也就是艺术,当欣赏转化为实用,艺术即成科学。这也告诉我们,事物的艺术性和美感一方面取决于事物本身,但更多地取决于主观的态度。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和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的欣赏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
    三.天才与灵感 美学的作用
    遗传和环境对天分有一定影响,但还是人的努力起主要作用。灵感是突如其来、不由自主而又突出其去的,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但它应有知识作为基础,还有日常中意象的蕴蓄与积累。“功夫在诗外”即是如此,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到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翻译出来。
    这也便是我们学习美学的原因之一了,它让我们的潜意识不断在酝酿。但美学的作用不止于此,它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拓宽自身的胸襟,培养豁达之情操,用美的态度去触摸和体察世界,从而净化我们的人生。此外,美学也具有广大的社会意义:“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谈美》一书是朱老您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中国广大青年所作,我在您的书中受益匪浅,深表感谢,也希望当时您以书济世的愿望得以实现!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郑一
    2019年2月15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

  • 朱老:
    能有给您写这样一封书信的机缘,悉因拜读您的大作《谈美》。虽然您已不在这世间,可正如您所说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您洒下的几点清辉让我在这里禁不住要向您回这封信。
    最爱的莫过于您的那句“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一棵古松,在不同身份的人看来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同一处风景,在本地人和异乡人看来也有迥异的意趣。这本带有强烈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却让我受益匪浅。在认知世间万物的同时,我们往往杂有个人的欲念和评判,导致事物在我们眼中丧失了本来的美感。但是美学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这世界纷纷扰扰,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人生的道路刚刚起步,总免不了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顿,总会感觉到为什么幸运之神为何总是远离你,你的前途,你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雾,让你不知何为,不只为何,迷茫、困顿、沮丧、郁闷时常伴随着你我。但如果你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观察世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自己的生活,你会恍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如此多的美好事物,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值得羡慕。身在其中,眼前总会遮一道“为其所困”的尘雾,阻碍着发现美的视线。也就无怪乎人们总是一边憧憬未来,一边流连过往了。而只有从实用世界中跳出,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才能享受“当下”的美好。
    还想浅谈谈您所提到的“移情”。我爱旅游,也爱听歌,其实想一想,'这其中的快乐不就是源于移情吗?我曾因泰山的雄伟而胸中激荡,也曾因塔克拉玛干的浩瀚而自叹渺小。我曾因一首摇滚而充满力量,也曾因一首老歌而热泪盈眶。正是太多太多的经历融进了太多太多的景物叶和音符,才会在刹那之间有感而发。移情于物,方有一见如故的山水,移情于音,方有百听不厌的歌曲,移情于文,方有千古流传的诗篇。正因移情,万物才着上了我之色彩,变得有声有色。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说道我真正想对您说的话。您说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从这点看来,我还不至于是个庸俗的人,每每这样想我还挺高兴。因为我对待每件事,也是认真尽全力地付出,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所得大大少于付出之时,也能从容面对,只要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心就好。比如一次学业考试,一段难得的友谊,一场用心的恋爱,当他们统统消失无法挽留之时,还应该豁达而出。您说不是吗?因为无论失去的是什么,我们都还有艺术地去享受人生的权力!人生毕竟是很丰富的,要懂得艺术地去生存、体验、感悟,但同时,人生也是只有一次,年华老去,失而不复返的。执念太深的人往往放不下,但人生本就是祸福相依、喜怒相伴的不是吗?
    我当然追求真、善、美的东西,不是凭空,却是根据经验来说,自己遇到假、恶、丑的事情便会激愤,自己做点亏心事也会暗暗自责、内疚。本想逃避开去,不理那些污浊的事,可忽然生出一些社会责任感来,想以己之薄力,用“爱”去感化动摇人心,只希望物欲越发达的世界,人心也越接近真善美。您说好不好?
    秉承您的希望,我也想“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虽然您收不到这封信,但您在天国也会感应到吧,我看到您转过身来对我微笑,说:“慢慢走,欣赏啊!”身后是一片清亮的星光。
    您的读者:史颜恺
    2019.2.14

  • @通项公式 晨谬赞了,但是我可以说我写的是林清玄吗...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柔软心,生活意 ——浅析林清玄的禅意出世生活绵阳中学 高二48班 郑 一摘要:本文以《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为蓝本,从细腻温婉的文字中挖掘林清玄的人生智慧;围绕林清玄的禅意出世生活,从人生轨迹的概述、波折坎坷的生活、才思泉涌的创作、佛学禅意的理论、济世度众的胸怀五个方面多维立体讨论这位台湾才子——林清玄。关键词:林清玄 柔软心 简朴清新 禅意 慈悲 夜深人静时,在安静的书房,独自一人,远离都市的喧嚣,告别白日的忙碌,泡一壶香茗,在氤氲袅袅的茶的香味的浸润下,在淡雅宁静意境悠远的轻音乐陪伴中,捧起林清玄的散文集,开始这一场纸上的百感交集的旅程。静谧中,禅意在茶香渲染下,同轻音乐萦绕在书房。一.人生轨迹的概述林清玄,1953年生,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考取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22岁开始在报社工作,26岁与陈彩莺结婚,30岁前得遍台湾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等文学大奖,32岁遇见佛法,上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40岁完成“菩提系列”,44岁与陈彩莺离婚,并与方淳珍结婚,2019年1月辞世,享年65岁。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是一位高产的畅销作家,代表作有《菩提十书》《身心安顿》《清净之莲》《温一壶月光下酒》《桃花心木》等。二.波折坎坷的生活在林清玄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自我角色在不断发生改变。他参加工作后,在报社干了整整十年,从普通记者做到新闻主管,他的“生产速率”极快,每小时可以写4000字。但长期工作后,他并没有感觉到快乐反觉很烦恼,于是在他31岁时,他辞掉工作成为一名自由作家而远离了报告文学,没过多久便上山修行。出山后,除了写书,他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策划成立了“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捐赠图书馆和希望小学。晚年的他也是笔耕不辍而生活富有规律性,他每天早上都要去爬阳明山,回家后写作一上午,下午喝茶、到处走走会朋友,放松身心,同时也会抽时间到大学进行演讲。与此同时,他的感情也在逐渐成熟。当他的初恋女友向他提出分手时,他内心绞痛,一夜之间掉完了头发,甚至还制定出自杀计划。而后来再有女友在咖啡馆提分手时,他只是端起咖啡杯,淡淡地说:“只想请你等一下,等我喝完这杯咖啡。”他与陈彩鸾无法进行精神的沟通,丈夫的疲惫和痛苦陈彩鸾爱莫能助,于是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林清玄在出过家后,本以为自己已成为一个看破七情六欲的人,准备平淡安稳度过一生时,老天却安排他遇见了真爱——方淳珍。她是林清玄的粉丝,在一次次的接触交流中,“爱情选择了他们”。但婚后的他们面对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林清玄希望用沉默打动大众,他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韧,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的坚持有志气贯穿始终。年幼时林清玄在看埃及地图,父亲询问后就是一巴掌:我跟你保证,你这辈子绝对不可能去到埃及那么远的地方。二十年后,林清玄第一次出国就到了埃及,原因是他不要他的生命被保证。再后来他决心护妻,以沉默笑看谣言时,坚持有志气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狂热的美食爱好者,不过他的食谱总是清雅的,从高丽菜干封肉到鲜肉汤圆,从山东大馒头到清香水仙茶,从桂花酱到洞顶豆腐,他可以花上一整个下午,穿过大半个城市去寻找,去体验。他与古龙、三毛的友谊曾感动了大半个台湾。就以古龙而言,“当年每个礼拜我要与古龙纵酒欢歌,大家比不出酒量,就比喝酒速度,拿脸盆盛满酒,看谁喝得快。”最后古龙因纵酒过度去世,他和林清玄的最后一次离别语从以往的“下次再喝”变为“以后少喝酒”。古龙去世后,林清玄和朋友们在古龙墓中放了48瓶XO,从此戒酒。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书中读出了两个不同的林清玄:一个情深意浓真切之至,宁静的文字如珠落玉盘般撩人;另一个意境幽远非凡,满怀悲悯关注众生。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作文素材之爱心、善意、高贵、勇敢、回报等

    1040年,英国考文垂市的利奥夫里克伯爵迎娶了葛黛瓦为妻。葛黛瓦夫人貌美如花,气质端庄典雅,人们都对她十分倾慕,可她却整日闷闷不乐。伯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一天,他终于...

  • 120
  • 120
  • 120
  • 苏轼的意义

    苏轼的意义 文 |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

  • 做自己的英雄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早已相爱相杀了n年。
    哪个更好呢?
    “清华和北大都很好,我们不需要评判它们,它们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努力去配上它们。”——王玄之
    “李白和杜甫都很好,我们不需要评判他们,他们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努力去欣赏并追赶他们。”
    我更喜欢谁?
    ——李白。理由很简单,他是英雄,他是自己的英雄。
    那杜甫呢?
    他也是英雄,是国家和社会的英雄。李白所饮的是浪漫的“清”,而他所酌的,是现实的“浊”,所以一来二去,我更喜欢“清”,更爱浪漫,更希望做自己的英雄。
    用一句话概括李白?
    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偶尔失意不爽要轻生,明月山水老友常相伴,浪漫潇洒飘逸过一生。
    “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这显然是李白的真实写照,他活的很浪漫,活得很少年。他一生四处游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见一斑。明月是他最忠实的朋友,酒是他永远的玩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便可淋漓尽致体现。他很佛系,虽然信奉道教,即使政治受挫,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例证。又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见他内心世界的纯净,情感表达的了无拘束。他性格的放荡不羁,情感表达的了无拘束,当然造就了想象上的纵横变幻。《说诗谇语》评到,“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涛自涌,白云舒卷,随风变更。”他的想象极具跳跃性,跨度极大,而伴随着丰富想象的,则是大胆而瑰丽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什么五律七绝已经无法约束到他,他便在七言歌行中大放异彩。李白只会写诗?——凡是飘逸潇洒的事情,他都遍地开花——诗词歌赋,书法剑术,道教思想,均颇有建树。
    他就不可以悲伤一会儿吗?Of course!但是只会悲伤三秒,又重新振作。他在人生中遭遇的坎坷,未必会比杜甫少吧。所以他才会“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然而三秒钟之后,无论他的真实想法是咋地,但又或多或少地释怀了,不然怎会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怎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怎样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他能从“失意不爽要轻生”中走出来?因为他要做自己的英雄啊!他的风景是为自己描摹,他的挫折是为自己垫脚,他的乐观是为自己打气,他的放荡是他自己的放荡,他的浪漫是他自己的浪漫,他就是李白,他要做自己的英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是李白,他是自己的英雄。

    高一二班 郑一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

  • 120
  •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