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电影里以太的存在格外显眼,存在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因为他是与痛苦一体两生的,为了以太,你必须去感受痛苦。 以太与日语中的痛苦yidai读音是相...
以水为带,或许是时间的比喻,扬帆与回程便正好概括了整个故事发生的过程,虽然在故事开始前与结束后都没有你,但这两种状态并不一样,前者“没有你”是因...
一个老师把几个小孩放到操场上玩,他们本来互不相识,但是老师要求他们要一起玩,并且玩的内容老师也限定死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只是想单纯找乐子,因此他...
这本书大概最是三岛拧巴内心的体现,内心的四个人格幻化成四个角色,并在一面镜子的统摄下浮现于世界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本书也是他在«晓寺»里面论...
希腊有两个东西吸引着三岛,美与生,日本的美是一瞬间的死亡之美,也是那一瞬间落日的存在之美,这些都是直感。而三岛向往的希腊之美是他的废墟之美,他曾...
这本书是好久之前在图书馆里看的,那时候逐章逐章的都写了解析,直接把它贴过来吧。而这所有的章节里,显然我的主线在于攀登两个字,这事实上也是玛格丽特...
他妄图欣赏徒劳本身,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第一是镜子,暮景之镜与朝雪之镜。 那是一霎那的回望,临终的眼,岛村身居死亡之中,看见的东西美丽至极,因...
最近看顾城,他关于文革与朦胧诗的关系的一些论述挺有意思的,我感觉与小波在«万寿寺»里的一些隐喻是相通的。 搬自我在知乎里的回答。 意思就是说,文...
前提条件叫做:最开始是最好的样子。 只有开始的一刹那你看到的只是那个她,那个全无你自己的目的或者你的执着的她,完完全全是她。 这是个叫憧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