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翠翠:翠翠就像林间溪水畔的小鹿,天真而美丽,让茶峒最优秀的两个青年人对她动了心。但爱情的感受让她困惑,就像清晨腾起的大雾,抓不住也说不清。她似乎觉得成家的事还不着急,每次爷爷探她的口风,不是红着脸生气,就是装作听不清。她有些懵懂,有些迷惑,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错过了幸福,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天保大老来提亲,爷爷问她愿不愿意,她不表态。过几天再问她,还是什么也不肯说,日子久了竟往脑后一忘,照样唱歌玩耍,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她明明可以直接拒绝,却让等消息的人陷入煎熬。天保死后她哭了一场,也不知她明不明白天保的死如何跟她有关,但过后她的注意力全在爷爷那几天不怎么疼她上面,看来她也不很明白。翠翠见了二老,反应总是很夸张,有时理也不理人家,有时直接跑掉藏起来了。当下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躲避,是害羞、吃醋,还是别的什么,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滩送无法隔着肚皮知道翠翠的心,他自己又不是太主动的性格,两个人猜来猜去,终究还是错过了。

    作家过滤掉一切“恶”与“丑”的环境,把茶峒打造成“桃源”,书中人还是没能过好生活。每个人一言一行的相互影响让人惊叹,那么,一个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把控故事的走向?在多大程度上要为别人的命运负责?如何负责?好想知道每种选择都会通向什么结果,但每个选择都有机会幸福,也必会经历波折。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一群善良的人,把桃源生活过成了悲剧
    高一55班 陈靖双

    吐个槽先:两兄弟同时爱上一个姑娘,按说这故事搁现在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故事里的人都有个特点,就是死活不能好好说话,看本书差点给人憋出内伤。一个个说起话来弯弯曲曲、怪腔怪调的,就不能有啥说啥吗?你们到底想怎样啊?自己的事儿咋一点儿也不着急呢?但凡有个事情,非要今天拖明天,明天拖下个月,拖到最后好了吧,都悲剧了吧。

    这部小说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一般文学作品都会着重刻画矛盾(如善恶矛盾、金钱冲突、爱恨纠葛),但《边城》却没有。它的故事在平淡中开始,在平淡中消亡。
    在这部作品中,湘西大自然里养育出的儿女,个个都是勤劳善良、慷慨大方的。这里没有人性的丑恶,大家都是“善”和“美”的代表。贫寒的渡船人从来不肯收客人的赏钱,船总家向翠翠提亲时并不觉得有“门当户对”一说……这一切人事本应如山水一样怡然,但生活在这“桃源”中的人还是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悲剧,这到底是谁的错?
    天宝:之所以先说这个人,是因为他算是这些人里面说话相对痛快的了,这跟他直率豪爽的性格有关。他最先向老渡船人表明了对翠翠的心意,在得到了老人的暗示后,马上回家托父亲请了媒人去提亲,做事很干脆(当然最后死得也干脆)。天保外出溺水,虽然是一场意外,但从其他人的态度来看,似乎都认为天保的死跟感情上的事脱不了关系。至少如果天保没有心灰意冷,他就不会赌气坐上那艘船,也就不会遇上可能让他溺水的事。这样一个满身豪气的大男孩,很难想象会仓促而突然地在爱情上送了命,况且他曾经说过:“既想让马不吃草,又想让马跑得好(意思是,既喜欢翠翠的灵性与天真,又担心她不能做好一个‘媳妇’)”。看到这句话我翻了个白眼,以为翠翠在他心上也没什么分量。当傩送跟天保坦白也喜欢翠翠一事时,天保肯定觉得自己希望不大了。弟弟长相英俊,在乡亲中有“岳云二老”的称号(因为戏台上的岳云一般都由相貌好的来扮),唱歌像竹雀一样动听,而自己一副猫头鹰嗓子,怎么跟弟弟争?所以天保在弟弟面前,始终是有些自卑的。兄弟俩约好在月夜下为翠翠唱歌,可是他一句也没唱,不久便赌气坐船离开并溺水身亡。兄弟二人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就草草收场。而天保退出的原因,究竟是知难而退还是顾惜兄弟情分,亦或是两者都有?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了。
    傩送: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条渡船,代表娶翠翠做渡船人;一座水磨坊,代表娶中寨有钱人的女儿经营磨坊。按说滩送相比哥哥是有优势的,只要他愿意,无论要渡船还是磨坊,都能如他的愿。当被父亲问起是想要渡船还是磨坊时,他说:你要是为自己多点财产,就替我选磨坊;如果是为我,我还是该去撑那渡船。其实他心里应当清楚,父亲不是那样势利贪财的人,顺顺虽然内心不愿让“弄死”自己一个儿子的女孩再嫁给另一个儿子,但他终究还是认为年轻人的婚事应当自己做主,所以并没有逼滩送接受磨坊。傩送说这样尖酸的话,无疑会伤了父亲的心。当他向哥哥坦白自己也喜欢翠翠,想跟哥哥趁月圆的几日去给翠翠唱歌时,他知道哥哥不善唱,所以擅自决定该哥哥唱的部分也由自己代替。到时候翠翠回应了哪个,便是命运将她指给了哪个。他认为这种奇怪的逻辑才叫公平,也不管只能沉默看他唱歌的哥哥怎么想,命运莫名其妙被交付的翠翠怎么想。虽然故事的中心是滩送二老和翠翠的爱情,可是他们实际的交流和接触并不多,很多时候不是你躲着我,就是我不理你,全程大多都是内心戏。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凤凰古镇-清新雅俗
    高一55班陈靖双
    文艺气息带给我的总是向往,信仰和心灵的洗涤。民族风情小店总是与众不同,木的淡香,艳丽而不浮华的色调精美手工艺品。
    不算是文艺青年,但也看些比较文艺的文字,初到古镇,我便被这里的慢生活节奏吸引住了,车载CD店,清吧一条街,陶器店,江景客栈,各种纪念品....清吧里面的小哥哥小姐姐真是令人赏心悦目,时而酷,时而忧伤,到处都有文艺的气息,我在想这里的人们怎么会生活的如此优雅,走着走着,心里只剩下开心和悠闲了。
    走到一家寄存明信片的店里,挂着的各种明信片吸引住了我,带着来来往往的旅客们的各种关于凤凰的记忆以及与此有关的小心愿,或是说会故地重游,或是带着另一半来找寻记忆....于是我也坐下写了一张,算是心有寄托吧。店老板是位帅气且文艺的小哥哥,走的时候给了他赞赏,很喜欢他的生活方式,还有会支持他和他兄弟的公众号,哈哈。
    其实自己也没有品尝很多美食啦,这里比较出名的有血粑鸭,个人感觉不太好吃啊,那个黏黏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整个火锅都是那个味道,鸭感觉也没什么其他的味道,至于臭豆腐,是有比荆州的好吃那么一丢丢,还有桃酥饼好像也是当地特产吧,好多人买,熏肉,木锤酥,姜糖... ,还有各种丝巾啊,饮品啊,烧烤啊,苗族工艺品啊,可怜我是个穷学生,好多都没有品尝到。还有我听到的最多的都是阿妹,要不要编辫子啊,一路上听到了不下30遍,不了,谢谢,不了,谢谢....
    傍晚,徜徉在光可鉴人的凤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惯常闹市中的喧嚣,而是全都悄言细语地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城有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一种美丽画卷。而夜色中的古城,却不折不扣是一一个美妙的梦境,或轻愁或薄喜,或挟一-怀平和。穿过影绰人群,随便寻一处临水而设的茶肆酒吧(首推流浪者酒吧、原始人酒吧、守望者酒吧、虹桥风雨楼)或钻进岸边吊脚楼苗家人餐馆,一人独饮或亲朋偕欢,古城就能为你圆一个心中常驻、世间鲜有的曼妙梦境了。
    读沈从文的《边城》无法想象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了之后,有一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只是觉得心里很静很静,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抛掷脑后。说再多,也不如大家亲自去一次, 体验体验,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活起来的诗词
    ——论《经典咏流传》成功
    高一55班 陈靖双
    如果说《国家宝藏》是让国宝活过来,那么《经典咏流传》就是要让诗词活起来。
    文化类节目,讲的又是古诗词,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晦涩,无聊。但瞄了瞄嘉宾阵容,处处透着不一般,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撒贝宁、庾澄庆、曾宝仪、王俊凯、王力宏、孙杨、尚雯婕……有娱乐咖,主持人,歌手,还有运动员。
    事实上,这节目的定位是:诗词文化音乐节目。虽然讲诗词,但却是通过唱的方式,也就是将经典诗词改编,请来一些歌手过来咏唱。其实在古代,大部分诗词本来就是需要咏唱的,尤其是宋词。但是在现代,诗词好像只存在于课本背诵,考试默写之中,沦为知识储备,丧失了原来的生命力。
    现在,将诗词唱出来,既延续古代传统,又用时代精神浇灌,赋予它新的活力!

    成功原因:
    1.节目主持人撒贝宁
    昔日严肃正经的央视名嘴,最近越来越跑偏,在段子手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由他来主持节目,就四个字:活泼,大气!
    2.节目海报
    节目海报也做的超有水准,不保存下来当壁纸都觉得可惜。
    3.当红小鲜肉
    演唱《明日歌》的嘉宾是王俊凯,他可以说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小鲜肉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本就朗朗上口,再搭配以轻快的曲风,唱出来的效果十分洗脑,旋律在脑海中不停萦绕。呆萌的机器人在一旁伴舞,舞台中央站着翩翩少年,由他来唱时间变迁,更给人一种时间不待人,少年发愤要趁早的感觉。
    4.8090后青春的代表人物
    节目中,除了像王俊凯这样正当红的小鲜肉,还请来了8090后青春的代表人物,王力宏。依旧是那个充满磁性的声音,演唱起《三字经》却别有一番味道。在咱们国内,《三字经》算得上是每个中国人最先接触到的诗词,就连三四岁的小孩,也能轻轻松松的给你背出那么几段来。但因为每句字数比较短,改编成歌曲难度不小,王力宏这版最让我惊艳的就是rap,他一开始唱,感觉全身的细胞都跟着嗨了起来。
    5.经典回忆
    这次,节目组还请来了原唱杨洪基老师,这样的大师,当真是只有央视才能请的来。杨洪基老师一开口,三国的尔虞我诈,成败兴衰的场景就开始在脑海中闪现,当时将这首诗加入《三国演义》中的人,绝对也是个大师。经典,就是经典,经由岁月洗礼依旧魅力不减,并且在不同年代散发着不一样的韵味。
    6.完美结合
    《经典咏流传》将中国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将歌星和普通人相结合,将专业化和通俗化相结合,让观众轻轻松松就感受到了制作者“推送”的文化韵味。
    7.弱化晋级,突显文化韵味
    纵观近年来的电视综艺节目,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观众早已见惯不惊。即使是《我是歌手》等节目,观众也开始有“审美疲劳”。有鉴于此,央视紧紧抓住《国家宝藏》《朗读者》等非竞技类文化综艺节目带来的人文气候,把《经典咏流传》制作成了文化韵味突出的综艺节目,不在竞争性上下功夫,而在文化韵味上做文章,因而吸引了众多喜爱文化节目的观众。
    8.集大成化
    《经典咏流传》成功让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凝练并磨合出“共同心声”。在我看来,这档节目有点集成大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字表达我对这档节目的感受那就是“情”子。通过一系列颇具探索和引领意义的综艺实践,央视越来越找到当今世界节目最为根本的脉络——共同情怀、共通的感情、共振的情绪。

    在《国家宝藏》里有句话,“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而在这五千年文化中,诗韵存在足有三千年,并且,从来不曾断流。这个节目初衷,就是为了让祖先们的经典诗歌,永永远远的流传下去。
    每次看这样的综艺节目,我都深深的骄傲。因为我们这样的综艺节目,还真是谁都抄不来啊。

    暑假读唐诗

    各位亲,前段时间暴雨连绵,依然阻挡不了今日的夏蝉高亢,浓阴匝地。 许多人,包括我,都喜欢自由慵懒的假期。可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假期不仅用于调整也用于沉淀和超越。 坚持阅读好书,...

  • 120
    这座城市的风很大,孤独的人总是很晚才回家

    之前,一个朋友和我说:上海,这是一座你走的越多就会越喜欢的城市。 现在,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每个周末,我都会带上相机,随意走进那些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去记录属于自己和这个城市的...

  • 120
    怎样发自拍不会让人反感?

    最近关于自拍问题有点闹腾,遇到了两件事,一件发生在朋友圈,一件发生在简书。 01. 朋友圈那些爱发自拍的人 胡美丽长得不美丽,但是最近半年多,她变得特别爱拍照,爱发朋友圈。 ...

  • 烈女操 唐·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1.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A D )
    A.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此诗以女子(男子)心愿,写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
    B.梧桐树相依持老,鸳鸯鸟同生共死。旧世贞烈女,夫死而终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守节以表从一之志,殉节以明坚贞之心。
    C.烈女节义肝肠,坚贞不渝,固可针砭浮靡;然苛苦迂执,以一身青春配殉,不由刿目怵心,读之令人生怜。
    D.结句“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一片贞心,下语坚决,精警异常。白居易(刘禹锡)的《竹枝词》名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从此翻出。
    E.“波澜”两句意谓我的心如同古井之水,永远不会泛起情感波澜。

    2.全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开篇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起兴,来比喻烈女的贞操。接下来,诗人直接写贞妇殉夫,“舍生亦如此”,表现了贞妇守节不嫁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诗人以“古井水”作比,进一步表明了“妾心”的坚定不移。

    我来出 唐诗试题

    请任选一则唐诗,仿月考模式出题并给出详尽答案,要求宣传画活着改编,拒绝抄袭。 训练目标:研究考点,训练规范答题。 相信你就是最好的考官,期待诸君的试题喔!

  • 高一五十五 梁文怡

    唐诗中的月

    唐诗中,随处可见月的意象。如为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更是非常喜欢咏叹月亮,据资料,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就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相关。那么,唐诗中的月究竟有什么意蕴呢?
    一、月本身就是优美的景色,对月的喜爱正是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这一点毋庸赘言,月亮本身就非常美丽,而诗人对大自然的景色无疑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与感受。夜晚下平和素雅的清辉,引起诗人的喜爱之情,勾起诗人的重重思绪。我们能看到许多描绘月的唐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薛涛《月》)

    二、月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上弦、下弦;月盈、月亏,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似是在变,又似不变;似是短暂,又似永恒。人的一生悲欢离合,就如同这月有盈亏一样;人生苦短,这月亮却是年年如此,容颜不改,相比之下,更衬出人的渺小以及自然的永恒: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更兼中国古代诗人常常失意,更能在月里品味出这种物是人非的失落之感,甚至更进一个台阶,体味到人生须臾、渺小多苦悲,自然却永恒而无穷尽的“宇宙意识”(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在这里,“月”成为一个台阶、一个桥梁,一头连着诗人,一头连着人与自然的永恒真理。
    三、月成为寄托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1)在嫦娥奔月等等与月有关的神话故事中,月的形象是神秘的、高远的、纯洁的,这样的形象便与诗人的理想、他们向往的光明、纯洁、美好世界相联系: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这里即是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来喻自己的美好理想。
    而当诗人的理想受挫时,月色便转为凄清悱恻,无疑能引动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让诗人通过“月”发出一声幽幽叹息。
    (2)《诗经》里即有以月喻美人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唐诗里月也常常承载着纯洁高尚的爱情以及相思之情。如: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的徘徊,实际上是离人的辗转难眠;把帘子卷起月反而更加明亮,月色卷不去,愁也卷不去,月色照耀离人,影子投射在砧板上,也无法拂去。一个一腔幽怨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3)月盈时节,月的圆满更象征着诗人对于圆满人生的憧憬向往,对于亲友相聚团圆的期待,而正因为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亲友一别经年不见,这种感情尤为强烈,引申出思亲思友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宁静素雅、安宁静谧的月光契合许多中国古代诗人儒雅平和的心灵情感以及对平静娴雅生活的志趣与追求: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无论如何,“月”这个意象是在诗人们的使用之中,意蕴日趋丰满多样,关于月和唐诗,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

  • 桃红柳绿,深林明月
    ——赏唐诗中的山水
    55班 陈逸菲
    原对山水并不怎么感冒的我,却在星期六听严老师讲了《青溪》后,蓦然想起前些年去唐家河漂流时两岸矗立的青山,清澈见底的溪水;真真是突然感慨万千,心中生出淡淡忧伤夹杂着想要飘飘欲仙的心绪。所以我决定赏唐诗中的山山水水。
    (1)唐诗中惯用的描绘山水的手法之一,用典。何谓经典?便是人们用上千千万万遍却总是能应景的那一句名言。王绩的《野望》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便化用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表明自己无聊寂寞的心绪;好巧不巧,上官仪大人的《入朝洛堤岁月》中“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同样也用了曹操的名句,不过,每个人的命运永远都像天空中的落叶,从未有重合的时候,自鸣得意的上官仪是以一个高者的态度俯视苍生。
    (2)唐诗中惯用的描绘山水的手法之二,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杳杳寒山道》中“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以鸟鸣衬山静,不是更显其静?再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不失为以动衬静的典范,山中无人,却有窃窃私语,从何而来,无人可知,或许是呦呦鹿鸣,又或许是啾啾鸟鸣;《鹿柴》的后两句,以明衬暗,“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仅仅是“返景”一个回顾,一线阳光直射在青苔上,与身旁的无限黑暗形成对比。
    (3)唐诗中惯用的描绘山水的手法之三,叠词。常言,作诗中最难的便是使用叠词,平平仄仄好不容易。看官请看,有人嘲讽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借用李嘉祐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首先不说王维是盛唐之人,而李则为中唐之人,此说有失偏颇,从语言炼字来看,正是王维这一队叠词用的之妙,“漠漠”言水田的广阔,“阴阴”言夏木的幽深,将这一幅图画晕染上了恰到好处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李嘉祐鲜少人知的原因;《野望》中脍炙人口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此用叠词,有朗朗上口之感,同时叠词的运用也使远近相得益彰;“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王维将这一动一静用漾漾与澄澄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自然、清淡与素雅,似不着力,读来却深刻隽永。王维着实称得上“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4)唐诗中描绘山水的决定因素,心情体悟。同时写庐山瀑布,不同的人却写出了不同的景。“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张九龄便是以诗言志,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与理想境界;“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用那“喷”“虹”用的着实好,将瀑布的色韵与声音完美地刻画,旭日映照,烟水氤氲,将那淡泊闲适与快意洒脱书写,比之张九龄的“红泉”不知强上多少倍。
    (5)唐诗山水中的王维与孟浩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的《夏日南亭别辛大》将作者的闲适自得、行云流水描绘,不见其景却闻其香,知其响,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难道不像一卷清幽雅致的水墨画?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通过“宿雨”与“朝烟”来写夜来风雨声,红桃含雨娇柔,绿柳盈烟宜人,却好似一幅绚丽的工笔画。王维的诗让人在读的时候便可在画中领略他的意趣,似深非深,似悟还悟,如此诗便是;而孟浩然的诗歌,却需要人们从意趣中间接领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静人”,从字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划着小舟在皎皎明月下的诗人,湖平如镜,却不知晓诗人的心已随江水流入浩瀚的海洋,一虚一实,一隐一现,淡中有味。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 不向空门何处销——浅析王维诗歌的风格演变

    都知摩诘为诗佛。这个佛,不是佛系青年的佛,而是真正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的佛。却说摩诘与佛也很是有些渊源,“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维摩诘,本是佛经的一册。不知摩诘是因诗中佛还是心中佛被称诗佛的,但称号毕竟是后人给的,摩诘年少时,其实不为诗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才华早显,刚奔三便状元及第,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这时的王维,大抵确是兜了满怀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抱负的。也正因如此,虽是早年便受佛家澄明空灵思想的熏陶,这时王维的诗里头却都是些春风得意的豪情,“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以游侠自比,颇有些踌躇满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
    五年之后,历经牵连被贬又得九龄公拔擢的王维终于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山体滑坡——政敌看他年轻貌美有才华非常不爽,跟皇帝那儿一告状,皇帝一听有理,史书上于是从此多了一笔“后奉命出塞,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时摩诘方才像刚入职场的大学生一般,头一遭领略到了官场的糜乱,人心的险恶,自比为一棵海草,啊不,蓬草,随风飘摇。这期间他深入士兵生活,穿梭于各将校之间,一改昔日风格,写就了很多豪放沉郁的边塞诗;“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也是这时,他发现军队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再推及自己的境遇,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少年老成,第一次在摩诘二字中听出了归隐的念头。
    于是后来王维便也就真的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建了所别墅,修养身心的同时,终究放不下国事,只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一时他的诗歌从人俗逐渐转移到了山水之间,“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自比前朝陶潜,足看出其寄情自然之味。此时的诗佛才真正能被叫作诗佛:“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摩诘在世俗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阴谋之外,寻得了自然以山鸟啁啾喧嚣衬得万物静谧的况味,诗渗禅意,流动空明。
    三十年,王维终老南山陲,本该潜心念佛,可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拂风的衣带上都还挂着那个沉甸甸的官衔。“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维摩诘维摩诘,诗中佛不比心中佛,诵两句佛法转几圈经纶,便真可以超脱一切世俗尘寰么?

    55 代芮舒

  • 论王维诗中的风格演变
      王维的诗大致是可以分为早晚两期的。早期:欲与天公试比高。后期:纵情山水,了悟惮机。
    早期:
      1.王维十六岁时写了《洛阳女儿行》,字面上看,这首诗言语绮丽,述的是市井之事,言的有儿女之情。从寓意上看,很有可能运用比兴的手法喻“没有受重用非才能不如达官贵人,而是出生不如”。这首诗从面到里皆是人世之景,人世之情。显然此时的王维还不是“诗佛”。十六光景,风华正茂的男儿要写出“请留盘石上,垂钧将已矣”的话,估计多半早衰。其实这首《洛阳女儿行》王维写出也应只是顺应当时潮流。王维状元及第。一生被排挤有,却没遇到怀才不遇的事,年少正如此,有安乐公主赏识,及长得张几龄提携,即使灵安禄山也要给他一个伪官做。可见,王维很讨人喜欢。这首诗,也是王维初期作品的写照,迎合潮流。
      2.与《洛阳女儿行》不同,《西施咏》里王维不再假装怀才不遇了。这首其早年未及第前所作,借西施自述怀抱,企望有一天颖而出。这者对富贵名位的追求的直言不违,显得很真实。当然更能看出此时少年内心的抱负。
      3.再说《老将行》,这首诗可谓洗落铅华,刚健雄劲。王维一改绮丽之色,独行风骨。一句“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道尽老将虽遭贬折,却在闻讯战尘再起,意欲再度报国的忠诚。此等豪情,又岂是意欲遁入空门之人一所作?
      然而王维却未如他所写的“老将”一样,就算惨遭弃置,仍时刻准备着再度报国。在张九龄被罢相之时,他作了一首《青溪》。“请留盘石上,垂钧将已矣。”,大漠的孤烟终将散去……
    后期:
      1.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充盈着王维厌倦官场,初隐终南时的愉悦心情,而其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可见,王维向佛之心当是从中年战胜出仕之心的,而正是其遭贬折的日子,而后的安史之乱怕只是加重了这样的心态。
      王维的诗早期“满”,满于志。后期“空”,空于心。但是王维其实从未真正归隐,晚年是在终南山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问其官职,更是官至右丞,我们却知,他在安史之乱前就有向佛之心。。而论其晚年,别墅一间,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参禅悟道,做喜欢的事。这样的人可以将各方面协调好,可以说王维是个中庸的人,也可以说,他是个聪明人。

  • 且与我把酒吟诗,不醉不归
    55颜虹茹
    有一天,一个小子把剩饭放在了空桑之中,日子久了后,这饭自然就发酵了,散发出一种芬芳之气,还流出了一种液体,这小子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自然而然,一个新发明出现了。这小子叫杜康,这液体是酒。
    可能杜康永远也想不到,这酒居然也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篇巨作,静静地在时空中流淌千年。
    古往今来,爱酒之人数不胜数,诗人也如此,诗文化的繁荣也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诗人借酒表达自己丰富又复杂的内心,自然,也在不经意间展现了酒的魅力。可以说,诗与酒,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唐诗中写酒的诗作繁多,从它对酒和酒器的称谓便可探知一二。诗歌中酒的别称丰富多样,且区分细致。清酒叫“醥”,浊酒为“醪”,苦酒作“圣”,红酒作“醍”,白酒当“醙”;未过滤的酒可称绿蚁、浮蚁、椒浆、烧酒、腊酒、壶浆、酒醅和醽醁等;而酿造材料不同,酒名也不同,葡萄酒、菊花酒、黄花酒、桂酒、竹叶春和梨花春等等,不胜枚举。与酒相配的酒器也是纷繁多样,盛酒之器有缸、瓮、尊、罍、瓶、缶与壶等,饮酒器具有杯、盅、壶、卮、盏、钟、觞和碗等。
    再者,饮酒的场合也是丰富多样。
    最为熟悉不过就是借酒消愁。唐朝诗人们或感慨人生的仕途不顺,既没人举荐,又怀才不遇,或悲叹生命旅程的坎坷艰难,所有的感情最后都付诸于杯酒之中,以酒抒情,托物言志,咏成许多千古诗酒作。“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十千”李商隐抒发了生平零落不能遂愿的闹骚,表达了自己强烈的进仕愿望。
    当然也有喝快活酒的人。他们高兴了就喝酒,来畅快情怀。酒就是他们的兴奋剂。比如酒中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活在世上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使自己的酒杯只对着月亮,即是不要自斟自饮,好酒要和好友们共同分享,,也只有在朋友们的觥筹交错之间,才是对生活的最大享受。
    因离别用酒践行的也不胜枚举。好友将远行,为其设宴践行,共同回想过去的美好回忆,为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并表达自己依依离愁,这是唐朝大多数文人会都有的饯行之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之情令人落泪。
    沙场上的将士们也爱喝酒。他们心中有说不尽的复杂情感,既有为国捐躯的壮志,又有思念家乡的绵绵悲伤之情,或许家中还有尚未见面的新娘,但他们的感情只能怒吼在这沙场上随风飘向远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豪迈旷达的笔触,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与酒交融,将二者一饮而尽。
    中国文人更崇尚自然,天真,重情重义。在唐人那里,情感与理性思辩之间他们也更重前者。酒与诗成为他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并非偶然。

  • 论王维和李白为何无交集 55班陈靖双
    1.生平:王维的生卒年(701-761)和李白的生卒年(701-762) 相差无几。年龄相仿的两人为啥没有交集?总的来说就是,没遇见。从两个人的生平来看,王维少年即赴长安,后贬谪济州为官,而李白四处游历,地域上不可能交集。此后仅在开元二十三年时,李白来长安时是开元二十三年,王维也是当年迁为右拾遗,因两人社会地位有异,所以见面的可能不大。再后来即是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李白长居长安为待诏翰林,而王维亦在长安,为左补阙。但个人认为这两个人可能在各种朝会宴饮上见过甚至有唱和。但是,彼时的王维对官场失望、被李党打压,天宝三年已经经营辋川别业,应该会对李白这样的当时红人敬而远之,心不在此。
    2.背景:王维在皇城扮演的是政治角色。李白纵然隆宠一时,受大家吹捧,也不过是贵族游乐时招来的小丑罢了。而且王维系出名门世家,典型右族文人,李白不过是个王侯九世孙,还是个商贾游侠。出生也不是一个社会阶级的,没多少共同爱好。李白虽然壮志雄心的诗写的好,究竟不能拿来治国,还想一步登天,最后终究被玩腻了的贵族们排挤走了.....
    3.性格:两人的性格实在是天差地别,即便有交集,很难成为挚友。而且我认为或许有时候李白会觉得王维小家子气,王维也许会觉得李白太狂傲。
    4.天赋:李白的是外交术天赋,而王维的是音乐天赋。李白频繁出现在各种交际场合,而王维则不喜欢交际。王维是个寡言少语的腹黑角色,而李白也是个出了名的夤懒角色。俩人逼格都比较高,俩人一见面相处好了不容易,反倒是竞争的可能性较大。
    5.信仰:李白信道、王维信佛,信仰不同,怎么玩在一起呢。佛教的精髓就是智慧,慈悲,空性,解脱烦恼脱离六道轮回。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信仰不同又怎么为友呢?
    6.价值观:一个半仕半隐,一个积极入世,价值观也差太多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7.文人相轻:两个极负盛名的才子,又处在一个时代,必然是要被拿来比较的。你有名,我也有名,你功夫好,我也功夫好,这种时候,各自自得,也没太大想法去很非常想接触谁。更别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挚友。
    8.情敌:这可能是胡诌啊。属于并集关系。王维中进士,李白入翰林,都离不开玉真公主的推荐。从诗集中看,两人都曾住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里。而王维丧妻之后,终生未娶,在我看来不是不想娶,恐怕是公主不允许。李白就很痴情了,写过“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据说玉真公主埋在山上,李白埋在山下。

  • 55 陈靖双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

  • 黄昏洒幕,夕阳霞红,鲜艳的晚霞披挞在大青山上,迷蒙之中仿佛这世上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那样缥缈,恍惚。天,是如此鲜红,就好像汇满赤血的河流。
    风,是这般灵动,就犹如羽化登仙的使徒。
    芳草微抚,烟意朦胧。此刻,大青山仿佛由人间化作了迷幻的仙境。不禁让人对这奇妙的景致感慨万千。而山谷中回荡起的一阵阵摄人心魄的声音更是为这天地间平添了几分肃穆、凄然。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倾耳细听,虚弱又踉跄的气息好像拨开了迷雾。豪迈而悲壮的曲调仿佛震散了烟云。那是在大青山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内,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徐徐吟唱着哀恸的诗篇。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晦暗无明的双眸,满头花白的华发。似乎这老人如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惆怅,颓靡。就像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只需要轻轻一吹,就将永远熄灭。谁又能想到现在正虚弱的躺倒于此的垂暮老者就是曾经那个以豪放,狂傲而闻名天下的谪仙李白呢?
    惜哉白乎!如果是生在当代的治世,以你的才华万户侯又何足道哉?!只是如今这腐朽的政坛与渐渐日薄西山的王朝却注定李白一生的悲剧。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望着窗外高远的天穹,李白自顾自的叹息道。
    就像所有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们一样。此刻,他的双眸之中开始浮现起当初自己少年时的形象。那时的他挥毫纵性,那时的他仗剑横行。在司马子微的面前呈上大鹏希鸟之名赋,在贺知章的身旁留下蜀道难行之佳篇。那时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多么快活潇洒。
    可突然拂过的一阵清风从窗外吹入了小屋,吹乱了李白的青丝,也吹碎了诗仙的迷梦。踌躇满志的少年再一次化作了行将就木的老者。一滴晶莹的液体从李白的眼角滑落—这是泪吗?昂了昂花白的头颅,李白又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如果能重来一次的话,也许一切都将会有所不同?但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走向了尽头。不管是快乐亦或哀伤,他都将真实的死亡。形体已迈向尽头,何必在为此哀伤?也许是想通了这一点,李白不再愁苦的叹息,而是静静闭上了双眼,等待命运的降临。
    曾几何时,明亮的辉月再次升上了天际,黑夜到来了,也正像当初怀长庚而入梦的母亲所诞下他时那样,明亮的流星又再一次划过天际。将死的老人呼出了胸中最后的一口气息。御风而行的大鹏终究没能找到可以陪伴自己的希有鸟。而现在,它已飞的很累很累了,需要下来休息休息。
    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无名地死去,展翅而飞升的大鹏于中天处折翼!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