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逸思思忆人 光影觥筹筹明镜 跃把今日比昨日 错把十五比端午
因为不愿被人发现孤独,所以伪装成合群的样子
“老公,咱还是回去吧,好热,晒死了!”
“亲爱的,钓鱼要有耐心,这点太阳怕什么?再等等啊!”
“喂,阿妈,是我,我和铁蛋在河边钓鱼呢?”
“你们巢湖热不热?我和你阿爸要去你们那儿避暑,我们这边太热了!”
“阿妈,你和阿爸千万别过来!我们这里这几天也是高温!”
“你这丫头,你是不欢迎我们啊!你那再热能有我们这里热吗?我们这里都快50℃了!”
“阿妈,我说了你指定不相信,巢湖现在是60℃!”
“啊!这么热?那你不在家里吹空调,还跑出去钓鱼,不怕中暑啊!”
“用电高峰,空调启动不了!”
“赶紧的,回来吧,好歹我们这里还比你们那低个10℃!”
“好的,谢谢阿妈。我马上就回来!”
“……”
“快,老公,别钓鱼了!咱赶紧订国际机票回非洲,我阿妈说了,非洲比巢湖凉快!”
【等待】
微信聊天:
2008.5.12
“萌萌,我错了,别生气了好吗?”
“你除了认错你还能做什么?”
“等明年我退役了,我就去找你,我没有办法,萌萌。”
“我们分手吧。”
“萌萌,我错了。”
2008.5.13
“萌萌,我们部队下午就要赶去汶川。”
“我们已经分手了,你没必要告诉我。”
“萌萌......”
“我不想等你了。”
“......那你自己保重。”
2008.5.29
“王宇,半个月没消息,情况怎么样了?”
“——”
“你还真的不理我了?”
“——”
“你倒是回句话呀。”
2009.5.12
“都过去一年了,你不是说退役了就来找我吗?”
“——”
2012.5.12
“四年了,王宇,我们不分手好不好,我一直在等你。”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文章提出的问题挺好,读书有用。有了大量例证,分析也很详实。问题是,这里只提出一个问题,并没找到解决方法,甚至连点有用建议都没有。通篇似乎在说:读985 211 至少能缩小差距,不至于太落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正确,却没用。
考上985 211 的毕竟是少数,按这个理论,那普通大学的学生,没读过书的就得受苦受穷?那本文宣扬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啥?如果说,每个人都该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也应该在普遍适用的情境下,讲知识的用处,如何用知识,不应放到985 211 语境中,那好学校才有人脉积累,坏学校永远没出头之日?
差学校我呆过,985学校我现在一直在这里,知道里面学生的优势。我考虑的是普通学生如何通过知识获取高的视野,有效的思维模式,如何认知社会和自我,从而养成良好习惯,通过个人努力,慢慢打破自己的小圈子,到大圈子中博弈。知识是基础,思维和方法才是个人行动的根本,有时候不是知识问题,是际遇,机会,可能性问题,必须用方法找一些可能性,不然,真的连门票都没有,没机会咋能成功。
所以,没机会创造机会也得上,这种创造,需要个人觉悟,要有方法,前提是自己努力打好基础,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抱怨,也不要妄自菲薄,很多人只是欠缺一个机会,社会不给,世俗不给,那就得想办法,没点方法,只靠施舍,靠底层的努力,想翻身基本不可能。那些成功的,哪个不是受了极大侮辱极大努力,或极大运气才成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背后的汗水和不可告人的方法,机遇贵人,眼光时机……很复杂。
所以,普通的朋友们,不要害怕,机会很多,靠我们去研究,事实是,机会很少,成功的也很少,至少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学真知识,不会落后。加油~
兴趣体现的是阶级。
兴趣没有高下之分,对待兴趣的态度有高低之分
去时还是黄河水,到了已成江水流。 走时还思长江水,汾河边畔念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