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 湖边 撑一支伞 耳边回荡的呼唤 近了更近了 无垠的湖面 安静冷清 少了记忆里的身影 张开臂膀想抱走 一如既往温润的风 有熟悉的触感 袭上你的指尖 啾~一声声长啸 听呐 ...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
现在讲到另一段: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鄹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即邹。鄹人之子即指孔子。这一段所讲的应该是正当孔子做鲁国...
然后再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作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
下面还有:“故《诗》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学的人,变成读书读酸了的书呆子,很讨厌,那就是笨蛋。任何学问,有正反两面,五经也如此。 接着提到“《书》之失,诬。”所以读历史要注意...
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见孔门弟子写文章的笔法,并不呆板,是活泼生动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下面一节,等于一个结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古人对于这一句的解释,我也有点意见。拿孝道来讲,过去讲中国文化的孝道,本来很重要,我们看历史上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到这里,说句笑话,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
我们看历史,经常可以看到有个因果律,如清朝,孤儿寡妇率领三百万人,入了中原,统治了四万万人,最后清朝完了,又仍然是孤儿寡妇,夹了一个皮包,回到关外去了。一部历史,怎么样开始,...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馨主题第五期,一别两宽】[https://www.jianshu.com/c/77b8448c47e0] 壹 气势磅礴的车马行至...
最后一句怎么说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儿子成长的过程一直都让人省心,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恼火——咬指甲。 每当我看到指甲被他咬的样子,总会很生气。为此我还惩罚了他,打了几次手板。但是,总是收效甚微,也可以说是完...
第一点: 学习一定是真学习。很多人都是假学习,怎么分辨真假?其实这个问题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所以,若是决定了学习,那就真学习。 第二点: 相信自己能学会。自信是学习的必要品,...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