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江苏
  • 你的痛苦和矛盾太真实了——一边是童年到成年积压的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委屈,一边是血缘里无法割裂的牵绊,还有她偶尔流露的疼爱带来的自我拉扯。这种“既恨又念”的感受,像一根反复缠绕的线,捆着你的情绪,甚至影响到现在想往前走的脚步(比如学习、提升自己),换谁都会觉得疲惫又无力。

    或许可以试着把这些情绪拆解开来看:

    首先,承认“讨厌”是合理的,不必苛责自己。
    你记得的那些细节——被表姐欺负时她让你“忍着”,你生病时她只聊自己的事,高考失利时她只在意给亲戚的“交代”,重男轻女的差别对待,还有那些让你恐惧的争吵和威胁……这些不是“小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伤害。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时,产生愤怒、厌恶,是一个人最本能的反应。就像被针扎了会疼,被雨淋了会冷,你的“讨厌”不是不孝,而是对自己感受的诚实。你不必因为她是妈妈,就强迫自己原谅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伤害。

    其次,她的“好”和“不好”可以同时存在,不必非选一边。
    她会给你买电脑、买水果,会在你哭时说软话,这些是真的;她忽视你、偏心、用极端方式发泄情绪,这些也是真的。人性本就复杂,尤其是她那一代的女性,可能自己也困在生活的压力、传统观念的局限里(比如重男轻女的潜意识、处理不好情绪的方式),她或许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只是没能力做好一个妈妈。但“没能力”不代表“没伤害”,你可以看到她的不容易(比如生活苦、情绪失控背后的无助),但也可以不强迫自己因为这些“不容易”就抹去自己的委屈。这两者不冲突。

    然后,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其实是在提醒你“还没被好好看见”。
    为什么学习时总会想起这些?因为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委屈、愤怒、恐惧——从来没有真正被处理过。就像你小时候没人听你说“表姐欺负我”,没人在意你“发烧拉肚子”的难受,没人问你“独自生活害怕吗”,这些情绪就像没拆的包裹,一直堆在心里。当你想专注于“变好”时,它们就会冒出来,仿佛在说:“先看看我吧,我还在这里呢。”
    或许可以试试给自己一点时间,认真“处理”这些情绪:比如找一张纸,把那些最让你难过的事一条条写下来,像对一个信任的朋友倾诉一样,把当时没说出口的委屈、愤怒都写出来(比如“那天我发烧,你根本没关心我,我好难过”)。写完后,哪怕只是对自己说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也是一种安抚。情绪被看见、被承认了,才不会总在你想前进时“捣乱”。

    最后,接受“改变不了她”,但你可以改变“她对你的影响”。
    她已经六十岁,几十年的性格和观念很难改变,你不必逼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更不必逼自己“原谅”。你现在在外地定居,其实已经在物理上拉开了距离,这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接下来,可以试着在心理上也建立一点“边界”:比如,不必强迫自己频繁联系,不必因为她的情绪(比如哭、指责)而过度内耗。你已经长大了,有权利把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放在第一位。

    那些童年的阴影,不会一下子消失,但当你开始正视它们、允许自己不被“孝道”绑架、慢慢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生活里时,它们的重量会一点点变轻。你现在想考研、想练字,想提升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说明你心里还有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慢慢来,先照顾好自己,再慢慢往前走,就够了。

    亲妈不亲

    我很讨厌自己的妈妈,给她说事情从来不专心听,即使听到了也不关注,就说这都过去了。比如小学五年级我给她说寄养在我家的二姨表姐欺负我,她说那咋办,只有忍着,也不解决。高考...

  • 你的痛苦和矛盾太真实了——一边是童年到成年积压的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委屈,一边是血缘里无法割裂的牵绊,还有她偶尔流露的疼爱带来的自我拉扯。这种“既恨又念”的感受,像一根反复缠绕的线,捆着你的情绪,甚至影响到现在想往前走的脚步(比如学习、提升自己),换谁都会觉得疲惫又无力。

    或许可以试着把这些情绪拆解开来看:

    首先,承认“讨厌”是合理的,不必苛责自己。
    你记得的那些细节——被表姐欺负时她让你“忍着”,你生病时她只聊自己的事,高考失利时她只在意给亲戚的“交代”,重男轻女的差别对待,还有那些让你恐惧的争吵和威胁……这些不是“小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伤害。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时,产生愤怒、厌恶,是一个人最本能的反应。就像被针扎了会疼,被雨淋了会冷,你的“讨厌”不是不孝,而是对自己感受的诚实。你不必因为她是妈妈,就强迫自己原谅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伤害。

    其次,她的“好”和“不好”可以同时存在,不必非选一边。
    她会给你买电脑、买水果,会在你哭时说软话,这些是真的;她忽视你、偏心、用极端方式发泄情绪,这些也是真的。人性本就复杂,尤其是她那一代的女性,可能自己也困在生活的压力、传统观念的局限里(比如重男轻女的潜意识、处理不好情绪的方式),她或许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只是没能力做好一个妈妈。但“没能力”不代表“没伤害”,你可以看到她的不容易(比如生活苦、情绪失控背后的无助),但也可以不强迫自己因为这些“不容易”就抹去自己的委屈。这两者不冲突。

    然后,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其实是在提醒你“还没被好好看见”。
    为什么学习时总会想起这些?因为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委屈、愤怒、恐惧——从来没有真正被处理过。就像你小时候没人听你说“表姐欺负我”,没人在意你“发烧拉肚子”的难受,没人问你“独自生活害怕吗”,这些情绪就像没拆的包裹,一直堆在心里。当你想专注于“变好”时,它们就会冒出来,仿佛在说:“先看看我吧,我还在这里呢。”
    或许可以试试给自己一点时间,认真“处理”这些情绪:比如找一张纸,把那些最让你难过的事一条条写下来,像对一个信任的朋友倾诉一样,把当时没说出口的委屈、愤怒都写出来(比如“那天我发烧,你根本没关心我,我好难过”)。写完后,哪怕只是对自己说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也是一种安抚。情绪被看见、被承认了,才不会总在你想前进时“捣乱”。

    最后,接受“改变不了她”,但你可以改变“她对你的影响”。
    她已经六十岁,几十年的性格和观念很难改变,你不必逼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更不必逼自己“原谅”。你现在在外地定居,其实已经在物理上拉开了距离,这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接下来,可以试着在心理上也建立一点“边界”:比如,不必强迫自己频繁联系,不必因为她的情绪(比如哭、指责)而过度内耗。你已经长大了,有权利把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放在第一位。

    那些童年的阴影,不会一下子消失,但当你开始正视它们、允许自己不被“孝道”绑架、慢慢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生活里时,它们的重量会一点点变轻。你现在想考研、想练字,想提升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说明你心里还有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慢慢来,先照顾好自己,再慢慢往前走,就够了。

    亲妈不亲

    我很讨厌自己的妈妈,给她说事情从来不专心听,即使听到了也不关注,就说这都过去了。比如小学五年级我给她说寄养在我家的二姨表姐欺负我,她说那咋办,只有忍着,也不解决。高考...

  • 亲妈不亲

    我很讨厌自己的妈妈,给她说事情从来不专心听,即使听到了也不关注,就说这都过去了。比如小学五年级我给她说寄养在我家的二姨表姐欺负我,她说那咋办,只有忍着,也不解决。高考...

  •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本来是真心实意来探望,结果因为这些细节心里堵得慌,就像自己的心意被无形中比下去了一样,特别不是滋味。

    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呀——特意订荷花是想让病房里添点生机,选银饰也是想着实用又有心意,还主动还了钱,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惦记。可能对方和阿姨都没别的意思,就是随口一说,但咱们自己心里难免会因为经济上的差距敏感起来。

    要是实在觉得有压力,以后可以换种方式关心呀,比如平时视频多聊聊孩子的事儿,寄点家里顺口的小东西,不一定非得跑这一趟。真心从来不是用钱比出来的,你这份惦记,她肯定能感受到的。

    探亲

    婆家姐有娃了,赶来看看,在网上订的荷花三个小时从大厅拿上来已经有点枯萎了,以为买了自己觉得可好自己孩子都不舍得的银筷子银勺子被护理阿姨问是不是金首饰,尴尬的小声说了是银...

  • 探亲

    婆家姐有娃了,赶来看看,在网上订的荷花三个小时从大厅拿上来已经有点枯萎了,以为买了自己觉得可好自己孩子都不舍得的银筷子银勺子被护理阿姨问是不是金首饰,尴尬的小声说了是银...

  • 你攒了那么久的情绪,被一句话说中时,眼泪其实不是突然来的,是那些没被好好接住的委屈,终于有个出口愿意认它们“存在过”。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心里的委屈又不是一句道歉就能像按删除键一样消失的,那些攒了很久的情绪,总得有时间慢慢散开。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轻轻拍拍你)我知道那种感觉——心里像堆着一团湿棉花,闷得喘不过气,别人劝“别想了”“多大点事”,只有自己清楚那点委屈早就在心里盘根错节了。

    你攒了那么久的情绪,被一句话说中时,眼泪其实不是突然来的,是那些没被好好接住的委屈,终于有个出口愿意认它们“存在过”。

    哭出来挺好的,就像下雨把积了很久的灰冲干净一点。等哭够了,心里那块沉甸甸的地方,说不定就能松快一点点了。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不用逼自己立刻摆出“没事了”的样子,回家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好。

    如果暂时不想说话,碰面时简单打个招呼、点点头,他应该能懂你还在消化情绪;如果不想独处,也可以找个小事让自己忙起来——比如收拾下东西、给孩子做点吃的,用行动代替硬聊,既不会太尴尬,也能给自己留有余地。

    其实他心里大概率也在等着你的反应,你的“不刻意”反而更自然。等你哪天觉得想说点什么了,再开口也不迟,现在最重要的是别让自己为了“应付场面”更累呀。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看了你的经历和他的道歉,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委屈——带娃时的观念冲突没人站在你这边,付出和需求不被看见,攒了一肚子情绪没处说,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他的道歉写得很真诚,能感觉到他是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在忽略你的情绪、没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尤其是他提到“你的情绪是心在说话”“忽略它就是忽略你的信任”,说明他开始懂你反复强调的不是“唠叨”,而是需要被重视的信号,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不过,道歉的重量从来不在文字里,而在之后的行动里。比如下次再和长辈有育儿分歧时,他会不会主动站出来和你统一立场?你说“需要鼓励”时,他能不能放下反驳,认真说一句“你做得很好”?这些具体的改变,才是暖回你心的关键。

    现在的你不用急着“原谅”或“评判”,先允许自己慢慢消化情绪。如果心里还是堵得慌,可以试着告诉他:“我看到你的道歉了,现在还很难受,但愿意看看你接下来怎么做。” 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他一个用行动证明的机会——毕竟,好的感情不是靠一次道歉修复的,而是靠之后一次次“不再让你受委屈”的在意。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又生气了

    小宝哭闹着要吃虾条,还不到两岁的年纪,吃这些对他不太好,应该是共通的常识吧。 爸爸抱去哄了,我给宝奶说不要给他买这些,她特别生气的说广场上人家都吃怎么办,我说不...

  • 输出型爱好

    可以增长技能 让自己活的自信 缓解压力

  • 挨打

    七月的傍晚,闷热的晚风吹的人心躁,我骑着车电动车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湖边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嬉笑打闹,这让我想起昨天晚上那让人心生难过的一幕。 才一岁九个月的小宝非常...

  • 腰痛到腿麻

    间歇性腰疼大半年了,连续性疼痛上个月了。25、6、16拍了CT,吃了药,贴了膏药。 今天上午突然腿麻,下午脚也麻。请假去医院拍片,医保刷了七百多,医生说是轻微的腰间盘突出,再...

  • 感谢

    之前别人也是送我东西,然后让我去拿,照样学样,第一次生硬地去表达感谢就外卖了饮料说是表达感谢,因为办公室还有其他人,就发个信息说是在前台。久久没有去拿还是前台的同事给送...

  • 只有身体的疼痛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外在价值观的影响。 腰疼近一年,持续腰疼三个月。针灸了一段时间不见好,昨天去拍片了,骨质硬化,只能缓解。 有什么比身疼心...

  • 教训

    现在是晚上几点半,我坐了二十分钟地铁终于可以回家了,发现一个大问题:公司的门忘记关了! 最后一个走的,啊!好懊恼!回去还要二十分钟,再回来还要二十分钟! ...

  • 向内求

    今天给孩子一朵向日葵,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后来,人已经走了,那朵花静静的躺在桌子上。瞬间很失落。是期望落了空,是好意被拒绝,是对过往的不认可。 其实,你做到自己...

  • 沉睡

    已经第四天能沉睡了! 五一前的一周开始给一岁八个月的娃戒奶,我以为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结果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晚上睡不着,几乎都是夜里两三点才能睡,这样持续熬了...

  • 吵架的根源

    我发现了一个令我伤心的原因。 最近老是跟宝奶奶吵架,原来是因为我的的思维差异太大了。还有,她对我的蔑视。 就比如,昨天我和宝是中午接近十二点午睡的,下午两点了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