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 这篇文章中,“《智族GQ》的文章里,说到了咪蒙的成长环境。一个“烂成渣”的父亲,一个隐忍负重的母亲。可以说前二十年,她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对男人、对人性的(信任)全面崩坏。”幸好,她有一段理想的婚姻,丈夫罗一洋与她青梅竹马,哪怕对全世界狼心狗肺,也只对她一个人掏心掏肺。”这段引用,完全没有体现《智族GQ》的特色,也谈不上评价这本杂志。还是价值观判断,还是泛泛而谈。
    GQ关于咪蒙的特稿相对而言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是指,它用事件去展示咪蒙的个性与经历,表现这个人,而不是用形容词说她好不好。当然你可以说GQ通过筛选素材、安排顺序给读者营造了假象,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作为作者,应该举出新的证据证明,而不是直接说一句结论。——但这恰恰是(自)媒体经常做的事情。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

    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

  • 当真。你把咪蒙文章里插科打诨的语句去掉,它还是完整的文章。咪蒙的文章,不论是选题还内容上,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我一样不喜欢她及她的文章,但这是因为我觉得她的文章切入点虽然妙,却谈不上严谨、客观。但这不是她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有时候文字既要生动又要简洁是相悖的,要短又要全面也是相悖的。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

    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

  • 新手写作经常会陷入哪些误区

    自从自媒体开始流行,人人都可以注册微信公号,作者就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冒出来,人人都争着当作家。 据报告成目前有超过三千万公众号。 3000万公众号,说不定有2500万作者,也许...

  • 看咪蒙的文章时,一直可以从里面看出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她了解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知道怎么利用它,音韵、节奏、结构、句式、段落、修辞……然而很遗憾,我看大部分评价咪蒙的文章,只看到大家就她文章里的情绪发表评论。或者我可以这么理解:大家只能看懂,表述出“情绪”,换言之,评论她文章的人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严谨的经院式训练。我作为读者其实觉得挺遗憾的,这代表着我得不到更多的养分。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

    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

个人介绍
最近在看朱光潜,2017年想看完15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