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中,“《智族GQ》的文章里,说到了咪蒙的成长环境。一个“烂成渣”的父亲,一个隐忍负重的母亲。可以说前二十年,她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对男人、对人性的(信任)全面崩坏。”幸好,她有一段理想的婚姻,丈夫罗一洋与她青梅竹马,哪怕对全世界狼心狗肺,也只对她一个人掏心掏肺。”这段引用,完全没有体现《智族GQ》的特色,也谈不上评价这本杂志。还是价值观判断,还是泛泛而谈。
GQ关于咪蒙的特稿相对而言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是指,它用事件去展示咪蒙的个性与经历,表现这个人,而不是用形容词说她好不好。当然你可以说GQ通过筛选素材、安排顺序给读者营造了假象,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作为作者,应该举出新的证据证明,而不是直接说一句结论。——但这恰恰是(自)媒体经常做的事情。
我宁愿成为咪蒙背后的男人,也不愿成为她本人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智族GQ》对咪蒙的报道。当这篇文章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本能地对它感到厌恶,特别是那句“潮水的一种方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咪蒙”已经成为微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