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 问题在于自我是否存在,自我是否可以被理性所认识,如果这些被否定了,那么所谓的“不断思考,达到更加的满意的状态”就是个伪命题。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里面那个男主人公就是要自由,要实现自我,你猜怎么着,他怎么做的?首先,他觉得要远离社会,远离他人,他人即地狱,是对他个人自由的侵害,这个还比较好理解,然后,他还觉得不自由,为什么?他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做一个行为如果是依靠理性思考做出判断,那么显然这个“理性”其实是多年来社会上的强加的东西;如果是依靠感性行事,那么显然不仅仅是源于动物本性,也源于社会情境与环境的创造。那么一个人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自由,才能实现自我呢?这里这个男主人公就决定一种“随即的行为”的策略,不多加思考,想到干啥就干啥,完全的突发奇想,不要一点理由。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怎么知道这种“随即的行为”是受自我而发的,而不是受到某种控制的呢?你怎么知道这种随即行为不是受到某种社会期望或是遗传什么东西所影响的呢?那么你不就是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否实现了自我了吗?事实上,这里,这个男主人公就是不知所措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那些念头所引发的行为是否实现了自我。
为什么说名校毕业等于零?多年前,我还在上大一,读了一本书,叫做《北大毕业等于零》,这本书震撼着当时刚刚被985院校录取的我,至今还可以感受到这本书带来的余震。那本书,对于刚入大学的我,无疑是当头喝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