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湖北
  • 会爱,比爱更重要
    在师德演讲中,几乎每一个教育者的第一点永远是我们要爱孩子,爱孩子的人孩子才会爱他,可是仅仅“爱”就够了吗?反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或许没有不爱孩子,不替他们着想的,可是孩子们领情的又有多少呢?正如禅师所言:不会爱,反倒有害。我们爱花,但浇水时机不对,反而害死花。这样的爱恐怕不是花想要的吧。其实,孩子和植物一样,播种、松土、除草、施肥、看似简单的一道工序,但若错过时节,有违时令,盲目凭个人喜好去做,往往会上演“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爱得让我痛不欲生”的电视剧桥段。这种爱就变成了一种强迫和伤害。很多时候爱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便可拥有,但是如何去爱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可惜没有人给我们上过这样的课,于是我们继续在自己的摸索中摸爬滚打,以爱之名互相伤害,不管是师生还是母子,我觉得会爱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尊重个体的生命差异,理解和体谅每个个体成长的艰辛,可以适时引导但绝不盲目打压,可以不赞同但绝不蛮横强制,我想只有育人者的心态平和了,教育才不会“兵戈相见”,才会春暖花开。

  • 会爱,比爱更重要
    在师德演讲中,几乎每一个教育者的第一点永远是我们要爱孩子,爱孩子的人孩子才会爱他,可是仅仅“爱”就够了吗?反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或许没有不爱孩子,不替他们着想的,可是孩子们领情的又有多少呢?正如禅师所言:不会爱,反倒有害。我们爱花,但浇水时机不对,反而害死花。这样的爱恐怕不是花想要的吧。其实,孩子和植物一样,播种、松土、除草、施肥、看似简单的一道工序,但若错过时节,有违时令,盲目凭个人喜好去做,往往会上演“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爱得让我痛不欲生”的电视剧桥段。这种爱就变成了一种强迫和伤害。很多时候爱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便可拥有,但是如何去爱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可惜没有人给我们上过这样的课,于是我们继续在自己的摸索中摸爬滚打,以爱之名互相伤害,不管是师生还是母子,我觉得会爱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尊重个体的生命差异,理解和体谅每个个体成长的艰辛,可以适时引导但绝不盲目打压,可以不赞同但绝不蛮横强制,我想只有育人者的心态平和了,教育才不会“兵戈相见”,才会春暖花开。

    20180517共读第十五周第四天

    这两天一直在想春平老师老早之前的建议, 我们不能光读教育的书籍, 虽然专业, 但略显功利, 真正的读书是需要浸润心灵的! 反观我们团队里的大牛, 必定是对文字有较高的驾驭能力...

  • 其实,你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有你熬不了的苦,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在感叹身边那些比我们富有,比我们优秀的人,总感觉他们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成功对他们而言唾手可得,可轮到自己身上,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付出那么多努力,可结果却往往让我们难以接受,于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上天的不公,感叹造化弄人,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过是我们拿着放大镜在细数自己的点滴付出,而拿着望远镜在看别人的成果,这样的观察自然就得到了上面看似正确的言论!你总在感叹别人的文思泉涌,可是每日的坚持读书,练笔,反复的推敲琢磨,你又可曾了解?你总在感叹自己的工资可怜,那谁谁随便做个生意就十几万,可是他没日没夜地奔波劳碌,想尽办法你又可曾知道。当你羡慕别人能遇到贵人,可是你却忘了他们沉淀了多少年,才能发光发热,得到好的眷顾。其实你所羡慕的生活,往往都有你吃不了的苦!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0180504共读第十三周第五天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可是这跟我们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身份: 自己还是青年吗? 毕竟“92的中年妇女”这个梗已深入人心。 1985年,联合国将 15至24...

  • @凝芸_7ca9 我在摸索中

    20180503共读第十三周第四天

    执行力不够啊,同志们 你昨天读书了吗? 读了哪本书, 书名也不舍得告诉我们吗? 看看人家刘春平老师! 差距太明显了! 来来来, 给个范例! 张婷婷【读写在路上】5月3日阅读《...

  • 20180502共读第十三周第三天

    为了降低难度, 我决定, 实现打卡制! 就是说-- 你只需每天上来告诉我们, 你今天读的是哪本书, 读了第几页到第几页, 如果能加一两句摘抄或感悟, 就更棒了! 这样容易了吧?

  • 5月4日,《跟禅师学做教育》自序~第10页,新课改不应仅仅体现在形式上的新,而且新未必意味着好,课改深处是文化,必然是文化也必须是文化

    20180503共读第十三周第四天

    执行力不够啊,同志们 你昨天读书了吗? 读了哪本书, 书名也不舍得告诉我们吗? 看看人家刘春平老师! 差距太明显了! 来来来, 给个范例! 张婷婷【读写在路上】5月3日阅读《...

  • 《目送》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代表作,全书语言真切,却充满温情,她以自己自身的经历写出了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她用文人的细腻和敏锐,描绘出生活的五光十色。文中有失意与无奈,也道出了挣扎和放手,或许在这里你能读到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恍然大悟,因为字里行间的跳动说出了你想到却不可描述的情感。
    正如那句打动了无数人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晚上做完微信回到家已经六点多了,刚开门就遇到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花,他说那是他精心挑选的礼物,因为“小女孩”都喜欢花,饭桌上婆婆早已摆上热腾腾的饭菜,其实饭早就做好了,只是因为临时加班,婆婆又给我重新热了热,今天的主食是包子,馅是老爸亲手采摘的山苜楂,经过婆婆的加工和包装,虽是山野之味,却胜过无数佳肴,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唇齿留香,我想中国人留恋饭桌,不单单是因为国人的烹饪技巧,而更在于那一种味道背后渗透的故事和情感!

  • 这几天在课堂上总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一个知识点重复六遍七遍,有些学生依然不为所动,我想除非他将老师处于屏蔽状态,否则哪怕是噪音起码也能形成条件反射,所以我的心情就随着这不断的重复越来越糟糕,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一点也没错,但哪怕是歇斯底里也毫无结果,反而让学生更加排斥。我最近总在想,静下心来难道不能有解决的办法吗?我们的不悦,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我觉得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说,是一种能力; 那如何说,就是一种智慧。有些学生固然有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让他们成为我们情绪的买单者,大凡学过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最怕最烦的就是你在练习时教练的火冒三丈,这一火你就更紧张,更不知所措,所以每当忆起学车经历时,总免不了吐槽当年教练的暴脾气,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是在学生心中种下这样的影子!希望我能在此及时刹车!

  • 这几天在课堂上总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一个知识点重复六遍七遍,有些学生依然不为所动,我想除非他将老师处于屏蔽状态,否则哪怕是噪音起码也能形成条件反射,所以我的心情就随着这不断的重复越来越糟糕,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一点也没错,但哪怕是歇斯底里也毫无结果,反而让学生更加排斥。我最近总在想,静下心来难道不能有解决的办法吗?我们的不悦,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我觉得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说,是一种能力; 那如何说,就是一种智慧。有些学生固然有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让他们成为我们情绪的买单者,大凡学过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最怕最烦的就是你在练习时教练的火冒三丈,这一火你就更紧张,更不知所措,所以每当忆起学车经历时,总免不了吐槽当年教练的暴脾气,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是在学生心中种下这样的影子!希望我能在此及时刹车!

    20180410共读第十周第二天

    天气回暖, 万物和心灵又复苏了! 不读书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浪漫情怀!

  • 你的孩子听话了吗?
    儿子很听话,这是我一直很骄傲的事情,感觉他总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很多,那些妈妈经常聚在一起吐槽的行为和做法,除了不爱吃蔬菜儿子几乎都没有,听话,懂事是别人对这个三岁小儿普遍的评价,直到刚才看到一篇文章我才意识到,中国的家长过于沉溺于听话教育了,从小我们就习惯了用成人的条条框框去修正摸爬滚打中的孩童,我们太喜欢使用这种语言的软暴力了,一句听话轻而易举地否定了孩子的行为,已然造成了伤害却茫然不知。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这里的思想指“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因此,我们是不是要试着摒弃“听话”教育,引导孩子从“听话”转向引导孩子“听”事实、“听”科学、“听”规律,“听”法律制度……我希望我可以在听话教育上适可而止,你呢?

  • 家长何时才能清醒?
    在我的观念中,一直觉得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我们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大同小异,但面对同样的事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结果,除了个性原因外,我觉得必与家庭教育有重要的联系,但我总是找不到一个确切的比喻去说服那些把孩子全权交给老师的家长,今天恰好看到这样一句话,颇得我心,家庭教育的学习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就给5元停车费了!当孩子越大越难以教育,家长发现自己影响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时,才知道后悔!那个时候才会明白能用钱解决问题的事都是小事了!
    父母不学习,不成长的的唯一结果就是父母们不断重复小时候自己讨厌父母做的事。生命的延续只是在简单的轮回并没有得到实质地发展,这是最可悲的事情。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也能学会学习,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懂得教育不是只说不做,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 家长何时才能清醒?
    在我的观念中,一直觉得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我们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大同小异,但面对同样的事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结果,除了个性原因外,我觉得必与家庭教育有重要的联系,但我总是找不到一个确切的比喻去说服那些把孩子全权交给老师的家长,今天恰好看到这样一句话,颇得我心,家庭教育的学习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就给5元停车费了!当孩子越大越难以教育,家长发现自己影响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时,才知道后悔!那个时候才会明白能用钱解决问题的事都是小事了!
    父母不学习,不成长的的唯一结果就是父母们不断重复小时候自己讨厌父母做的事。生命的延续只是在简单的轮回并没有得到实质地发展,这是最可悲的事情。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也能学会学习,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懂得教育不是只说不做,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20180404共读第九周第三天

    积极响应春平老师的号召, 无论是读后感还是教育叙事, 都起个小题目哈!

  • 离微机会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再跟学生强调不懂的立马问,问几遍老师保证就给你讲几遍,但总有那么些孩子固执地坐在位子上,宁愿乱做一气,但绝不张口,一节课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所为,那么他又轻松地浪费掉了一节课的时间,原因何在?是自己对会考的不够重视,还是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的沉默,喜欢藏在角落里?但我想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足以暴露出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你对一件事足够重视,内心有了特别的渴求,你一定会想尽一切努力去完成,去做好,当别人能稍微帮帮你,你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会出现别人求着帮你,你还不理不睬,或许这就是学习态度的差别吧!

    20180403共读第九周第二天

    坚持的力量来自哪里? 来自内心的渴望! 而不是他人的鞭策和激励。 我就默默地看着每日十几条评论, 不喜不悲, 愿意坚持的,总有力量! 向昨日的阅读之星: 王晓菲,王芳,刘春平...

  • 开学第一天,课堂小测进步的学生,现在一个月了,他们又随着波涛翻滚,最低层的依然在最底层。尽管很多学生一直努力,小测却在不断反复,当知识累积过多,成绩差些的同学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断层,这与努力无关,与坚持无关,与自身接受能力有关。本周的教育大讲堂,专家提到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部分孩子不单接受能力差,学习习惯也是不好的,学习自然就没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确很重要,但确实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