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高二9班袁颖莉
    《老人与海》:失败的英雄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年岁已高的圣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钓到一条鱼,他唯一的朋友——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也被父母叫去了别人的“丰收”的船。但他信念依旧坚定,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但是,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拖着庞大的鱼骨架回到了陆地上。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故事中的老人虽然最终没能带回大鱼的一丝肉,没能阻止鲨鱼的啃咬,但他精神上从未被打败。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无法与庞大的大海抗衡,并在失败时坦然接受,没有沮丧,没有对失败的痛惜。“他已经超脱了一切。”当小船拖着空空的鱼骨架回来时,他感觉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这正是他内心安然接受失败的映照。

          失败而英雄,英雄体现在对于失败没有感伤,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硬汉”精神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即使失败了,身体伤痛,疲乏衰弱,可谓遍体鳞伤,仍然没有失败的感觉。

    【学生作业】9班:2022.10.29《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读后感

    要求: 1.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选择一本书,写一篇鉴赏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2.鉴赏短文内容可结合本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资料展开,鉴赏可以聚焦一个...

  • 【学生作业】9班:2022.10.29《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读后感

    要求: 1.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选择一本书,写一篇鉴赏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2.鉴赏短文内容可结合本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资料展开,鉴赏可以聚焦一个...

  • 9班作业(5.14)

    写《谏逐客书》读后感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5月15日下午5点前,以回帖评论形式提交作业,读后感格式要求:包含读后感标题、班级、姓名。 提交前请大家认真检查标点符号,检查是...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 1009 袁颖莉
    北宋传九帝,仁宗居第四。除了“狸猫换太子”,仁宗的存在感弱爆了。十三岁登基,却一生都没有走出汴梁城,文治武功也比不上他的父祖。所以,鲜有文人骚客、史学巨擘愿意像描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般,为宋仁宗着墨。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剧中闪亮的“全文背诵并默写天团”成员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司马光、黄庭坚等,不仅是舞文弄墨的骚客,还是朝堂之上席卷风云的政治家。在《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中,文史作家郭瑞祥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多视角地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宋,并透过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揭示了赵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
      一部中国封建历史,从头到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进程,这是历史的基本事实。“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由魏晋隋唐的贵族政治转变为宋代以后的官僚政治,是唐宋间发生的巨大变革之一”(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熙宁四年(1091年)三月戊子,宋神宗在资政殿召对二府大臣议事,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对神宗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既反映了北宋的政治现实,亦道破了北宋的政治奥秘。
      “文人政治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也历史机遇的偶然性。在专制体制下,一个理想文人社会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君主的素质”(李强《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宋仁宗》)。考北宋历史,至少在赵匡胤时代,帝王的任性、无理与无赖还往往干扰着正常的政治生活,触碰皇帝权威或者底线的人,轻者非贬即谪,重则下狱、诛九族。而在仁宗朝,“士大夫不仅不满足于与皇帝共治天下,而且要共有天下”(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他们认为,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天下之事不能由皇帝独裁,“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宋史》卷405《刘黻传》),被“批龙鳞”“犯天颜”,宋代皇帝虽时有震怒,却并非置若罔闻,“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
      “皇帝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极有作为,让一个时代打上了个人的鲜明印记,这是雄才大略型的,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一种是像宋仁宗这样,自己没有多少作为,却讲究自守之道,放手发动别人去作为,结果,皇帝也当得像模像样”(游宇明《宋仁宗的自守之道》),宋代的各项制度(如台谏制度、科考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改革与完善,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包拯等精英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角,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也在仁宗朝崭露头角。儒学的复兴和士大夫忧心天下意识的觉醒,强化了士大夫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庆历新政”也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虽功败垂成,却是一次有着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范仲淹等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至今熠熠生辉。
      互相制约的皇权、相权、监察权,形成的“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局面,这是北宋政治的现实,也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不同于前朝后代的新特征。“不少文臣们(也)都表现出专制社会难得的行政理性,坚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风格,共同构筑了和谐的古代文人社会”(李强《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宋仁宗》),并“使北宋近二百年间,无论如何变化,国家机器均能循制运行,有条不紊,其稳固程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少见的”(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北宋政治架构探微》)。在《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中,郭瑞祥试图通过史料的挖掘和全新演绎,突破传统观念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无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还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都意味着天下不再是皇帝一人的,比君主独裁无疑是进步的,适应了历史发展,应予肯定。而有宋一代,之所以没有出现暴虐之君,古代文化造极于宋代,与士大夫政治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仰望历史星空,我们既看到了范仲淹、韩琦、包拯、王安石等优秀政治家,看到孙复、石介、周敦颐、二程等杰出思想家,还有柳永、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家。“仁宗一辈子没有走出皇家宫苑一步”,却“搜揽天下豪杰”,“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苏轼),宋仁宗和他的精英不仅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还开创了前无古人的繁华时代。郭瑞祥没有把宋仁宗抬到一个超越历史的高度,而是在历史的框架下或者在宋学研究中讨论宋仁宗在政治文化上的作用。虽然在仁宗之后,庆历士风也由于文人阶层内部原因发生丕变,文人政治在后来再也没有提供更加先进性的政治文化内容。但是,宋仁宗在北宋历史上独特的贡献不容忽视。

    高一9班作业(2022.5.1~5.4):《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

    作业要求: 1. 5月1~4号阅读完书籍《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写作一篇读后感提交。提交形式:在本文后面以评论形式跟帖提交作业。 2. 读后感内容和格式要求:自选角度,自拟...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五课读后感

    相信大家上幼儿园或小学的时候一定背过《弟子规》吧。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有“首孝悌,次谨信”。由此可见,孝悌忠信自古以来就十分受人们的重视。 孝悌忠信在儒学中占据着...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六课读后感

    “气”是天地初开时一种本源的物质与能量,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内涵有“气”。那我们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气?除了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我们当然还需要正气。 正气充...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四课读后感

    小的时候,妈妈一直说我不够自律。那怎样才叫自律呢?看完这篇文章,我知晓了答案。自律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没有外力的监督下,也坚持严于律己。 为...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三课读后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就是修齐治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理想的基本模式。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书...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二课读后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唯有内心正直,胸怀广阔,方誉为德。人没有德,则无以成仁。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自然十分注重道德。文中写道,西周的统治者十分...

  • 《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一课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国学修身课的第一课。他先通过写出神话中浅显易懂的道理来表现中华的民族精神,再进一步拓展到儒家传统,最后引申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层层递进,既能使我们明白道...